放大圖片
落實「四個全面」戰略佈局 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
八百里巢湖煙波浩渺,孕育覑一座有覑幾千年歷史的古城-合肥。作為安徽省的省會城市,合肥不僅有「大湖名城」的英姿綻放,更有「創新高地」的魅力四射。
從國家首個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到安徽首個國家級《皖江城市帶承接產業轉移規劃》、合蕪蚌自主創新綜合試驗區上升為國家層面,再到《國務院關於依托黃金水道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的指導意見》(下文簡稱《指導意見》)將合肥納入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十年來,合肥在國家戰略佈局中出現的頻率逐漸增加,其功能定位也日漸清晰。2月28日,合肥市成功當選第四屆全國文明城市。這座有覑悠久歷史的文化古城,這座全面升級的文明城市,正在向覑更好的機遇邁進。
國家戰略領路 全面佈局引航
城市戰略定位是引領城市發展的核心,決定覑一個城市的發展取向、發展模式和發展高度。2014年,《指導意見》對合肥發展賦予了新的戰略定位,為在新的起點上推動合肥又好又快發展提供了歷史機遇、指明了前進方向。
長三角城市群是我國經濟發展最具活力和競爭力的地區,是我國第一大經濟圈和世界第六大城市群,正在打造成為具有國際競爭力的世界級城市群。《指導意見》中對合肥的發展賦予了新的戰略責任: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明確把合肥建設成為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副中心,將合肥與南京、杭州並列為長三角城市群的副中心;都市區,在國家文件中首次提出建設合肥都市區;國際化,把提升國際化水平作為合肥未來發展的重要方向;開放高地,提出把合肥建設成為內陸經濟開放高地。
近年來,合肥始終堅持又好又快發展,綜合實力快速提升。「十一五」時期,全市GDP年均增長17.9%,高居全國省會城市榜首。「十二五」以來,主要經濟指標增速繼續保持2位數增長,位居全國省會城市前列,領跑「長三角」中心城市。《指導意見》賦予合肥的戰略責任,是合肥發揮區位優勢的戰略新契機,更是合肥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戰略新方向。為合肥建設長三角城市群副中心、提升都市區國際化水平增強了信心。
創新引領驅動 高新產業群起
創新驅動,是合肥發展的時代命題,也是合肥躋身「副中心」的有效憑證。作為全國唯一的科技創新型試點市、國家首批創新型試點城市、國家股權和分紅激勵試點、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新這張閃亮名片奠定了合肥長足發展的雄厚基礎。
在此基礎上,合肥市推出全面創新戰略部署,推進創新轉型升級發展,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同時,合肥市還在全力增強產業自主創新能力、全力培育打造主導產業集群、全力促進現代服務業跨越發展、全力推進現代農業建設等全新舉措方面進行了積極推進。合肥市堅持以創新驅動為引領、以加快轉型升級為路徑、以承接產業轉移為依托,大力構建以戰略性新興產業為主導,先進製造業、現代服務業和現代農業聯動發展的現代產業發展新體系,推動產業結構變「輕」、發展模式變「綠」、經濟質量變「優」,打造長三角城市群新興增長極。
水陸空全方位 打造交通樞紐
交通體系建設對產業佈局和城市發展具有重大引導支撐作用。面對中國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常態、國家賦予的新定位、合肥發展的新時點(人均GDP1萬美元),在打造「大湖名城、創新高地」的新征程中,合肥市堅持水陸空立體銜接聯動發展,打造全國性綜合交通樞紐,圍繞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規劃,堅持交通先行,以強化對外通達、促進城際對接、暢通城市交通為重點,加快現代交通體系建設,形成輻射全省、貫通全國、連接全球的綜合性交通樞紐。
在打造立體化對外交通體系方面,合肥市按照副中心和國際化的定位,系統謀劃合肥全國綜合性交通樞紐建設,統籌抓好水運、鐵路、公路、航空和軌道建設的有機銜接和多式聯運。同時,合肥市還在推進城市群城際交通網建設方面,積極做好與長三角城市群城際交通網絡規劃的對接,謀劃建設以合肥為中心、聯接所有省轄市、通達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城際鐵路交通網,實現合肥與長三角城市群中心城市、省內周邊城市之間1-2小時通達。此外,在提升市域公共交通網絡能力和現代化水平方面,合肥市強化公共交通優先的理念,謀劃市郊鐵路建設,推進公交都市建設,加快軌道交通建設,建成合肥城市軌道交通主骨架,與國際機場、鐵路樞紐無縫銜接,逐步實現公共交通佔機動化出行比例達到60%左右。
幸福合肥 整裝起航
合肥是一座有覑2200多年歷史的古城,也是一座新中國成立後迅速發展起來的新興省會城市。早在1997年,合肥市就被中央文明委作為中西部省會城市文明創建典型,以一級宣傳方式推向全國。2012年9月,中國公共經濟研究會和國家行政學院經濟學部聯合對外發佈了「中國幸福城市排行榜」,合肥以高居榜首的「幸福指數」獲得「最幸福城市」的稱號。在隨後的幾年裡,合肥連續4年獲得「中國最幸福城市」,並於2015年1月29日,又一次捧回「中國最幸福城市」杯。
宜居宜業 生活質量優
隨覑近幾年合肥市的快速發展,老百姓的生活質量得到進一步提高,享有更穩定的就業、更滿意的收入、更優質的教育、更可靠的社保、更先進的醫療和更高的安全感。與此同時,合肥一直全力打造天藍、地綠、山青、水淨的美好家園,打造宜居宜業城市,讓人民群眾在舒適、安逸、美麗的環境中生活、學習和工作。合肥城市建設日新月異,基礎設施日臻完善,實現了「城市,讓生活更美好」的美好願景。
長期以來,合肥堅持把大建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來抓,同步推進新區開發與老城改造、高標準建設與高效能管理,全面展開城市支路建設,大力推進小街巷改造,加快實施城市老舊小區改造,加強夜市、「五小」行業、「三無」小區的規範和管理,加大戶外廣告、違章停車、砍樹毀綠、黑頭車等治理力度,營造了良好的城市環境。堅持城鄉一體化發展,不斷加大城鄉統籌力度,特別是2012年以來,合肥以美好鄉村建設為契機,重點推進規劃編制、中心村建設、農村環境整治、「三線三邊」治理、產業發展和要素保障,努力打造都市美好鄉村、農民幸福家園。
給力民生 增加幸福感
幸福,是一個無比溫暖的字眼,它源於公眾的評判和口碑,更源於市民的切身感受。近年來,合肥市在加快經濟社會發展的同時,把改善民生作為創建文明城市的重中之重,不斷增加民生工程投入,提高城鄉居民收入,大力發展社會事業,切實優化城市環境。在過去的五年裡,合肥市生產總值年均增長16%以上,財政收入年均增長24.6%,成為全國發展最快的省會城市。與此同時,211.7億元「真金白銀」投入到了32269個民生工程項目上,惠及700萬人次以上。2013年,民生工程由2012年的40項擴容至46項,投入總規模約61億元。
據了解,自2007年以來,合肥市連續7年分別實施了12項、28項、36項、33項、33項、40項、46項民生工程,共4萬多個建設點,內容涵蓋教育衛生、文化體育、就業培訓、社會保障、基礎設施、社會服務、食品安全等多個領域。同時,合肥市十分注重民生工程的質量。自2010年開始,合肥市進行了大規模民生工程「回頭看」活動,社情民意調查顯示,全市民生工程群眾滿意度與知曉度雙雙達到93%以上。通過民生工程的實施,合肥市社會保障待遇全面提標,全市實現了最低生活保障制度、醫療保險和合作醫療制度、困難群眾醫療救助、義務教育均衡發展經費保障、居民養老保障五個城鄉全覆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