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重慶忠縣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以「忠」命名的州縣,唐貞觀八年,為紀念州人巴蔓子「刎首留城」和嚴顏將軍「寧可斷頭不投降」之壯舉,唐太宗賜名忠州,以忠勇、忠義、忠信、忠孝為內核的「忠德文化」由此發端。近年來,忠縣不斷湧現出像吳林香、黃一志、鄭定祥這樣的「全國道德模範」和周澤武、陳玉潔、何燕這樣的「中國好人」,他們用自己最樸實的行動感動華夏,讓這座三峽庫區裡的忠義小城綻放出人性的光芒。■香港文匯報記者 袁巧 重慶報道
模範引領 打造道德之城
「道德在忠縣有着『遺傳基因』,我們有責任將其發揚光大,作為提升社會文明的重要實施路徑。」忠縣縣委書記劉貴忠說,一座奔湧着道德血液、盛開着道德之花、彰顯着道德力量的城市,必然將是一座經濟繁榮、社會和諧的城市。
在忠縣好人中,有13歲扛鋤撐起一個家的堅強女孩,榮獲第四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最美孝心少年」稱號的吳林香;有痛失兩位至親卻救起4名落水兒童,榮獲「振興重慶爭光貢獻獎」、重慶市「見義勇為」道德模範提名獎的黃永明;有抱病奔走並獻身移民工作主戰場的全國優秀紀檢幹部、「敬業奉獻」模範張蘭權;有30多年來義務照顧孤寡老人,榮獲重慶市「助人為樂」道德模範、「全國優秀共產黨員」稱號的李淑娥;有甘做100多位老人的好兒子,榮獲第二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提名獎的黃一志;缺錢不缺德的第三屆全國「誠實守信」道德模範提名獎獲得者鄭定祥......一個又一個道德模範成為一盞又一盞明燈,點亮了忠縣人共同的道德追求。
「一個地方爭得榮譽並不是我們的初衷,我們需要的是通過道德模範來影響和帶動社會各個層面的道德建設。」忠縣縣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王建瓊介紹,忠縣近年通過開展「十佳職業道德標兵」、「十大孝星」、「十大忠商」、「十佳美德少年」、「十佳文明市民」和「身邊好人」、「道德模範」、「十星級文明戶」等評選表彰,吸引了眾多群眾參與到「選模範、學模範、當模範」的實踐活動中。
在忠縣召開的一次道德模範座談會上,幾位本土道德模範結合自身事蹟和對道德的樸素理解,向忠縣領導幹部上了一堂生動的道德課。劉貴忠表示,「請道德模範為公務人員尤其是領導幹部上課,是預防腐敗、提高行政效率和提升公務人員精神境界的積極探索。」
青少年學生講公德、公務人員講政德、企業經營者講商德在忠縣蔚然成風,三大群體影響和引領着社會風尚明顯向好。在近年重慶乃至全國的道德模範評選活動中,忠縣共湧現出了吳林香、黃一志、鄭定祥等3名全國道德模範及提名獎、5名「中國好人」和20名「重慶好人」,攬回「助人為樂、見義勇為、誠實守信、敬業奉獻、孝老愛親」五個類別的道德模範獎項。2014年10月,忠縣亦被中央文明委提名為全國縣級文明城市。
德潤人心 軟環境變硬實力
「一座城市的氣質是由這座城市人決定,忠縣人就是這座城市最美的風景。」曾來忠縣旅遊的北京律師姚漣汶在2014年8月18日向重慶市長電子信箱致信盛讚忠縣。2013年8月他邀約北京幾位朋友來忠縣旅遊,由於人地生疏,行動不暢,忠縣客輪工作人員田先生便積極協調,幫姚漣汶等人順利出行。在忠縣期間,姚漣汶一行又不慎將行李遺忘在計程車上,計程車司機多方聯繫尋找,終將行李「完璧歸趙」,讓身在異鄉的姚漣汶等人倍感溫暖。
在視窗行業和招商引資工作中,忠縣始終堅持以「信」為重,堅守「兌現比承諾更重要」的誠信招商理念,打造親商宜商環境。而熱情誠信、富有道德感的忠縣人更像一張閃亮的金字招牌,成為具有競爭力的「硬實力」,吸引客商投資忠縣。
去年,一個10萬頭生態肉牛循環經濟項目準備落戶忠縣。與投資商初步接洽後,忠縣相關部門工作人員隨即冒酷暑,奔赴全縣28個鄉鎮選擇肉牛育肥基地,僅一周時間就完成了30個育肥基地選擇。「有些前期工作其實是客商的事情,但想到對方人生地不熟,我們就多辛苦一點,幫他完成了。」忠縣原投促辦負責人說,「如果客商選址不對,一筆鉅資投進來收效不理想甚至虧損,我們也過意不去,更覺得不厚道。」正因為忠縣人的「道德感」,這位原本有意落戶另一區縣的投資商很快決定紮根忠縣。
據統計,2014年忠縣共簽招商項目140個,其中包括深圳南方同正投資有限公司15億元建20萬輛電動汽車生產項目、重慶諦遠機械設備有限公司投資6億元建重慶諦遠·徐工忠縣產業園項目、江西實德鋁業有限公司投資5億元建年產4萬噸鋁型材項目等在內的上億元項目18個,實際利用縣外資金92.74億元。園區入園企業11家,投產8家,開工建設8家,另外排隊等候入園7家。
「僅僅是在法律和規章制度的框架下工作還不夠,如果延伸至道德層面來規範自己,我們的工作會更真誠、更主動、更有親和力、更具人性化。」忠縣縣長熊世明認為,道德雖不如一個重大投資項目那樣可立竿見影地產生GDP,但道德可以在無形中提高縣域競爭力。
「但一個地區的道德建設並非一蹴而就,仍需要靠日常活動創建和長效制度安排,靠日積月累的持之以恆。」王建瓊表示。目前,忠縣已在未成年人中開展了「學道德模範·做美德少年」主題活動;在機關企事業單位開展「學道德模範·當崗位先鋒」主題活動;在農村社區開展「學道德模範·揚家庭美德」主題活動;在企業個體經營者中開展「學道德模範·做誠信商家」主題活動;在全縣上下開展「學道德模範·守社會公德」主題活動......截至目前,忠縣共評選出各類道德標杆200多人,實現了典型效應向群體效應的轉化,做人講良心、行事講道義、處世講愛心已成為忠縣人的生活常態。
忠州好人故事
黃一志:百位老人的好兒子
原是長途汽車司機的黃一志,在和妻子救治了一個因病餓交加倒在門前的老人後,下決心賣掉長途汽車,拿出所有積蓄,貸款25萬元,在忠縣新立鎮雙柏村辦起康復院,主要收養孤寡老人、病殘老人、困難老人和空巢老人,為他們排憂解難。雖然至今仍身負欠款,但黃一志一家依然堅持。目前,共有200多名老人住在黃一志開辦的康樂園中。2009年,黃一志被授予「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全國老齡工作先進個人」、「重慶市道德模範」等榮譽稱號。
吳林香:堅強女孩一人撐家
已為全國很多人熟知的吳林香,是忠縣馬灌鎮初級中學學生。在母親身患癌症,外婆癱瘓在床,外公右手殘疾,還需要照顧4歲幼弟的逆境中,她在13歲的年紀拿起鋤頭,一邊幹農活一邊學習,照料一家老小的飲食起居,扛起了這個風雨飄搖的家,被稱為「中國最堅強的女孩」。吳林香的事蹟感動了中國,並於2013年11月9日走進中央電視台「最美孝心少年」璀璨的頒獎典禮晚會,榮膺第四屆全國「孝老愛親」道德模範、「中國好人」等稱號。
鄭定祥:誠信棒棒缺錢不缺德
鄭定祥是重慶忠縣塗井鄉青坪村3組村民,老婆常年患病在家,他則在萬州城裡當棒棒。一次,他幫人挑了價值近萬元的羽絨服,但與雇主走丟,便一連5天在寒冬中冒雪尋找失主,從不曾有佔有他人財務的私心。在14天之後,終尋獲失主,不求回報將財務歸還。面對記者的採訪,他喊出了一句「缺錢不一定就缺德」。2011年8月,鄭定祥榮獲第三屆「全國道德模範」提名獎,並獲選重慶市「道德模範」。
周澤武:「忠義」老闆19年艱苦打工還薪
周澤武是忠縣塗井鄉塗家村村民。1995年,他帶着56名農民工在湖北承包建築活,施工大老闆中途攜款私逃,不僅300萬投資血本無歸,周澤武還欠下56名農民工93萬工資。為支付56位農民工的血汗錢,周澤武到閩粵等地打工,承包小工程,歷時19年,終於還清了56個農民工的每一分錢,他用汗水換回尊嚴,懷揣責任良知,踐行人間道義,他用時間證明了一個普通人的信義。雖收入不高,但他仍然堅持每月資助4名貧困學生近2000元。2014年周澤武被評為誠實守信「中國好人」、「全國十大三農人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