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涪陵區位於重慶主城東南部,地處武陵山北麓,素有「烏江門戶」之稱;在重慶市出台的「五大功能區」戰略中,涪陵區被劃分為「城市發展新區」,是重慶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
2014年涪陵區成績不俗:實現地區生產總值757.48億元,較上年增長12.0%。工業總產值1287.3億元,比上年增長13.9%,其中規模以上工業完成工業總產值1142.6億元,同比增長14.1%;預計2020年,涪陵各工業園區將累計完成工業投資1500億元,總產值將突破3900億元,佔全區工業總產值的比重將達到95﹪。■香港文匯報記者 劉婷婷 重慶報道
產業轉型 千億汽車城從零起步
涪陵是一座以工業聞名的城市。在重慶直轄之初,其它遠郊區縣總共只有兩家上市公司,而涪陵則已擁有太極集團等四家上市公司。
過去一直以醫藥食品、裝備製造、材料、化工化纖、電子信息、能源產業為主導的涪陵區,被確定為「城市發展新區」之後,如何在保留原有的工業優勢的基礎上,又能適應新形勢需求,延伸出更大的產業集群效應,成為一個不小的難題。
面對挑戰,涪陵區委審時度勢,將目光鎖定汽車工業,實事求是地利用原有基礎配套,確立思路和政策,吸引國內外先進技術和資金,一步步把「重慶汽車城」從構想變為現實。
2014年,超力高科汽車關鍵零部件產業基地、東本專用車生產項目落戶涪陵新區;華晨鑫源重慶汽車有限公司投資興建「年產30萬輛汽車及30萬台發動機」項目在涪陵新區開工。目前,涪陵新區正在與江蘇、四川等地相關客商洽談汽貿城、商用車交易市場等項目,建設具有區域輻射性,產品類型多元化,集售後、維修、租賃、融資等於一體的汽車貿易中心。汽車企業與汽配企業集群而來,加快了涪陵融入重慶打造「西部汽車名城」產業佈局的進程。
自華晨鑫源項目落戶新區後,東本特種車、超力高科等整車、關鍵零部件企業相繼入駐,國內外一批汽配企業、新能源汽車等也聚焦涪陵新區。為形成「滾雪球」效應,更好地推動汽車產業發展,把涪陵新區打造成為汽車產業集聚高地,大批配套企業源源不斷入駐。2014年,與涪陵區簽約18家華晨鑫源配套企業、韓國杜奧爾汽配生產企業,總投資22.22億元,協議總產值58.2億元,佔地688畝,產品覆蓋了車身覆蓋件、前梁總成、消聲器、變速箱、離合器、機油泵、水泵等關鍵零部件,豐富和完善了新區的汽車生產產業鏈條,將有力地支撐華晨鑫源、東本專用車等整車企業的發展。以華晨鑫源整車生產為核心的汽車產業體系正在形成,產業集群化、規模化效應正在凸顯。
涪陵新區相關負責人表示:「下一步,還將重點引進幾家汽車整車生產企業,同時加強汽車配套企業的引進,繼續做大做強汽車產業集群。除整車製造和零部件外,新區還將注重汽車產業鏈打造,將建成產品類型多元化,集銷售、維修、租賃、融資等於一體的汽車貿易中心,形成具有區域輻射性的汽車研發、製造、銷售、租賃的發展格局,打造1000億級汽車產業城。」
產城融合 新城區拔地而起
涪陵是重慶五大功能區中唯一擁有「綜合產業基地」和「大城市」雙重定位的區縣。涪陵對自己的要求是「要主動發揮在城市發展新區中的戰略支點作用,承接都市功能核心區和拓展區的集散功能,聚集和吸納周邊區域人口梯度轉移。」
涪陵新城區,是一座工業與城市融合發展的新城區。原本位於涪陵老城區的長江師範學院、重慶醫藥衛生學校等人氣「聚集器」已在新城區拉開架式,中央商務區也已破土動工,醫院、學校、體育館等一批公共服務項目建成投用,恒大、紅星美凱龍等精品樓盤拔地而起。
產業在聚集,城市在興起。
由於老城區已難有拓展空間,因此涪陵新城區將是涪陵城市拓展、產業升級和人口聚集的主戰場,高起點規劃、高標準建設力求發展成為城市發展新區中的示範性新區。通過推進產城融合、園城互動,促進服務業與園區、城市融合發展。涪陵鼓勵企業在新城設立企業總部、研發中心、銷售總部等機構,並將加快商業、金融、物流、教育等功能配套,支撐產業升級和人口聚集。力爭到2016年,新城區建成區面積達到3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20萬人;2020年,建成區面積達到45平方公里,人口達到40萬人。
新城發展的同時,涪陵老城區的任務是提升宜居質量。目前,涪陵正通過改善城市交通、提升城市形象、優化城市空間,加快江南城區減載提質進程,提升宜居質量;同時推進江東、江北片區開發,加快建設兩江四岸融合、山水人文特色鮮明的城市形象帶。
在城鄉統籌發展的過程中,涪陵區堅持「因地制宜、彰顯特色,大城市帶動、小城鎮聯動」的城鎮發展格局,統籌城鄉發展,加快建設沿江、坪上、後山三大城鎮帶,重點建設一批中心鎮和特色鄉鎮。
按照涪陵區的規劃,涪陵將在現有城市人口53.3萬人、城區面積55.2平方公里的基礎上,到2016年實現雙「65」的目標--城市人口65萬、城區面積65平方公里。這也意味,今後三年,涪陵城區每年將新增3.9萬人和3.2平方公里。到2020年,全區城鎮化率達到70%以上,基本建成城鄉統籌發展、宜居宜業、生活幸福的現代化大城市。
打造長江上游旅遊集散地
涪陵旅遊資源豐富,歷史悠久,自然風光與人文景觀交輝相印。目前,涪陵擁有世界唯一水下博物館--白鶴梁水下博物館、816地下核工程、世界三大醬醃名菜之一的涪陵榨菜這三個世界之最。同時,還擁有程朱理學發祥地--點易園和避暑探險與賞花養生聖地--武陵山旅遊區兩個國內罕見資源。
「地處城市發展新區,同時又處於重慶市『一心三帶』旅遊經濟發展戰略中的『渝東北旅遊經濟帶』的涪陵,在以工業化和城鎮化作為主要發展方向的背景下,旅遊產業應成為推動『三區一城、幸福涪陵』發展的引擎。
近年來,涪陵區立足千年人文和自然風光交相輝映這一資源特色,堅持「文化做強、差異做特、品牌做優」三大理念,以此提升涪陵城市的承載能力、管理水平和城市形象,使涪陵真正成為一個有品位、有質量、工業與旅遊有機融合的生態城市,最終把涪陵建設成為長江上游重要的旅遊目的地和巴國故都遊覽勝地。
幸福涪陵 把江岸還給百姓
在功能區域劃分中,提到加快將涪陵建設成為大城市,但「大城市」的發展目標不僅僅是經濟上的全面發展,更要讓住在涪陵、生活在涪陵的市民實實在在感受到宜居宜業。
涪陵區委書記秦敏坦言,「幸福涪陵」的落腳點正是關注民生。在他看來,要建設幸福涪陵,第一條就是解決就業,而解決就業最直接的就是做好產業發展。
近年來,涪陵一直提倡把創業和就業有機結合起來,並提倡全面創業。為此,涪陵在金融、服務配套上出台了一系列措施,為所有民營企業創造環境,鼓勵創業,解決就業。
「落實住房保障也是實現『幸福涪陵』的重要條件。」秦敏說,現在涪陵提出「兩江四岸」的概念,即沿江地段要作為公共區域還給老百姓,不搞其它商業開發。另外,山頭綠地要形成公園,使城市的文化和建設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通過這樣的方式改善居住條件和居住環境。
此外,從教育和醫療方面來看,涪陵也提出了兩個方面的目標。一個方面是區域性功能性的中心醫院要加快提檔升級,提升綜合性醫療配套水平,使主要的醫療救助能夠在涪陵解決,滿足人民群眾的基本需求。
另一方面,做好小學、幼兒園的基礎設施,率先普及學前教育,提速中小學標準化建設。秦敏坦言,教育和醫療是相輔相成的,為了向「大城市」目標邁進,涪陵在這個過程中既要提高城市功能性設施完善的水平,又要做好服務民生的基礎性工作,結合五大功能區域劃分,為居民打造真正的「幸福涪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