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重慶市江北區是重慶市主城核心區之一,亦是重慶規劃的行政、信息、金融、科技文化中心及中央商務區和交通樞紐。在重慶市出台的「五大功能區」戰略中,江北區肩負着「都市功能核心區」與「都市功能拓展區」的雙重使命。
2014年,江北區交出一份亮眼的成績單:地區生產總值邁上600億元台階,一般公共預算收入連續兩年位居全市第一,區級稅收收入連續4年位居全市第一,利用外資和內資分別達9.4億美元、307.9億元,分別增長178.7%和42.5%......經濟穩中向好、民生不斷改善、社會和諧穩定,江北已成為名副其實的「都市功能核心區」先鋒。
作為主城區和兩江新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江北肩負着「引領輻射周邊地區、支撐展示大都市區、帶動聯動大生態區」的重任。在全市五大功能區域建設中,江北區以建設美麗山水城區為目標,以轉型升級為主線,以深化改革為動力,向着「社會和諧首善區」的目標前行。江北區委書記杜和平表示:「江北區堅持規劃引領、差異發展、有序推進,沿江岸線形成現代化大都市、新興產業新城、宜居生態小鎮梯次分佈格局,拼接成靚麗『江北全景圖』。」■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磊 重慶報道
產業提質升級 增添發展動力
2014年,江北區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0.2:28.5:71.3,第三產業佔比達到70%以上,規模以上工業利潤增長60.3%,全區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持續提升,經濟結構和增長動力持續優化。江北區成功創建重慶跨境電商產業園,商社集團、味派網等10餘家電子商務平台上線運營,全區實現電子商務交易額620億元,跨境電商貿易額佔全市總量的85%。
「產業轉型升級是江北區推進功能區建設的核心所在。」江北區委書記杜和平稱,江北區緊扣都市功能核心區和都市功能拓展區的產業定位,着眼高端產業和產業鏈高端,堅持存量要調整、增量要引進、總量要做大,積極構建「3×3+1」現代產業體系,將現代金融業、高端商貿業、現代物流業三大優勢產業,汽車、電子電器、裝備製造三大支柱產業,電子商務、文化旅遊、商務服務新興產業三大重點領域,總部經濟作為產業優先發展方向;打造江北經濟的「升級版」。
針對江北區存在的區域發展不平衡、城市建設水平差異較大、基礎設施配套參差不齊、城鄉收入差距較大等問題。杜和平表示:「知不足而奮進。」,功能區建設並不是簡單的分區發展、劃塊而治,要避免「堆積木式」的相互分割、重複層疊模式,應推進「拼圖式」的相互聯動、有機銜接模式。 為此,江北區於都市功能核心區建立了觀音橋核心商貿、江北嘴中央商務、玉帶新興商貿3個組團,在都市功能拓展區內佈局了鐵山坪新興產業、魚複郭工業開發組團、五寶生態開發組團,努力改善「一區之內兩重天」的格局,形成「多點支撐、多極發展」新局面。
隨着弁鈰炾黖o展戰略深入實施,各功能組團堅持統一規劃、統籌推進,呈現出相互支撐、優勢互補、協調聯動的新局面。沿江岸自上而下形成現代大都市、新興產業新城、宜居生態小鎮梯次分佈、風格各異的城市空間發展風貌,在業態功能互補上,由西向東依次形成「三產業、2.5產業、二產業」層層推進的產業佈局,實現差異發展。
此外,江北還加強和區外的聯動,發揮金融、物流、總部經濟的輻射作用和現代商貿的要素集聚功能,與相關區縣和地區做好產業梯度轉移銜接。依托唐桂、魚複兩座宜居宜業新城,將主動承接渝東北、渝東南兩個生態區的人口轉移。
「美麗山水城區」 凸顯生態之美
憑藉獨特的自然稟賦、歷史人文資源和雄厚的產業基礎,2014年江北率先提出建設「美麗山水城區」的口號,力爭到2017年基本建成業態高端、生態優美、文態特色、形態精品的山水畫卷。
2014年,江北區全力完善綠色基礎設施,促進「兩江三山四景五河」建設;把嘉陵江、長江全域岸線打造成基礎設施岸線、生活體驗岸線和特色旅遊岸線;利用自然優勢,助推銅鑼山鐵山坪森林公園「兩江綠島·養生勝地」;明月山五寶鎮「生態小鎮·天然氧吧」建成;打造以7個綠園、7條綠帶為主體的城市綠景;以觀音橋商圈、江北嘴CBD、北濱路為重點的精品街景;融合江、岸、橋、樹等元素的詩意江景和動感北濱秀、CBD燈光秀等夢幻夜景。治理棟樑、朝陽、雙溪、盤溪、禦臨等5條河流,沿流域建設濕地公園、河岸公園、綠色堤岸,打造特色內河生態走廊。
此外,江北區以盤溪文物公園、徐悲鴻舊居為資源,建設工業文化體驗基地,依托長安第十兵工廠舊址,建設長安1862文化創意園區,佈局互動體驗式兵器工業博物館。建設歷史與現代文化融合發展基地,引進微電影主題園等文化項目,培育和打造文化創意產業。建設傳統民俗文化展示基地,以鴻恩寺、三洞橋、寸灘老街等為載體,弘揚感恩文化和以巴文化為代表的民族民俗文化、碼頭文化、濱江文化等地域文化。整合利用市群眾藝術館、市大劇院、區圖書館、區文化館和區文化藝術中心等資源平台,豐富群眾文化生活。位於江北農場的1000畝鮮花港項目正式開建,將打造成都市生態休閒綜合體。渝版麗江古城--三洞橋民俗風情街項目正穩步推進。深入實施環保五大行動和「九大攻堅」工程,力爭2020年建成集約高效的產業區、宜居低碳的都市區、生態文化的風貌區、美麗山水的展示區。
為了能更好的完善城市功能,江北區將打造低碳城區、暢達城區、潔淨城區作為新目標。推廣綠色建築,嚴格執行新建住宅項目65%的節能標準,並加快棚戶區改造;對觀音橋、江北嘴、濱江沿線等重點區域和標誌性建築進行形象管控,完善「三橫六縱十節點」的主幹道路網,理清次幹道、支路的條理性,服務全市交通「大循環」,建立區、街鎮、社區(村)三級城市管理網絡,全面推行全域環境整治,重點整治背街小巷、佔道攤點、廣告店招等突出問題。打造智慧城區,以入選國家智慧城市試點為契機,推進智慧商圈、智慧社區、智慧交通等11個重點項目建設,提高城市智慧化管理水平。
江北區區長何貴表示: 「江北作為都市功能核心區,承擔著展示現代化大都市風貌的重任。將堅持業態、生態、文態、形態「四態合一」理念,在城市生態上突出「兩江三山四景五河」建設,在城市文態上突出文化「珍珠鏈」戰略實施,在城市形態上突出低碳城區、質量城區、暢達城區、潔淨城區、智慧城區「五個城區」打造,加快建設業態高端化、生態優美化、文態特色化、形態精品化的美麗山水畫卷。
發展新興商貿業態 打造總部金融高地
2014年,江北區觀音橋商圈加速推進「業態優化、功能拓展、交通改善、景觀靚麗、智慧商都」五大升級工程,希望到2017年實現商圈面積、規模、指標、城市公園等四個翻番目標,並大力發展體驗式與互動式經濟,形成集商務、旅遊、購物、休閒、娛樂、餐飲等為一體的服務業態綜合體。
近年來,隨着電商對傳統零售業的巨大衝擊,實體商業發展模式的創新成為盤活實體商業,謀求經濟平穩快速發展的突破點。為此,江北區大力發展電子商務,除了位於觀音橋的重慶首個網商產業園,2014年,寸灘保稅港區跨境電商產業園也正式掛牌成立。截至目前,江北區已擁有重慶網商產業園、保稅港區跨境電商產業園、觀音橋智慧商圈,擬建的還有順豐重慶電商產業園、中鋼電商產業園等電子商務示範基地。
此外,2014年,江北區金融業共引進金融機構和總部企業55家;存貸款餘額達6700億元;金融資產規模突破1萬億元,接近全市1/3;金融GDP佔江北全區GDP的11.5%,遠遠高於全市平均水平。金融業和總部企業全口徑稅收預計為126億元,成為全區納稅第一大產業。
如今,通過西南期貨、富滇銀行、三峽銀行等項目的引進,壯大了江北區金融總部集群;韓國友利銀行、中美大都會人壽的入駐,實現了江北區外資金融機構招商「零突破」;通過華融資產、萬隆租賃、力帆財務等創新型金融企業的引進,為江北區構建了較為完整的金融產業鏈。
據統計,截至2014年底,江北區已有金融機構329家。其中,全國性總部12家;區域性總部35家。
底線民生 熱點民生 基本民生
30件民生實事逐一辦實
2014年,江北堅持問需於民、問效於民,將民生工作作為推動發展的重要抓手,將全區民生問題分成以就業、特困救助為主的「底線民生」,以教育、衛生為主的「基本民生」,以群眾關注的、反映最為突出的問題為主的「熱點民生」三個層級。以百姓的需求為出發點,梳理出涉及10個方面的30件民生實事,共投入佔全區一般公共預算支出51.1%的48.3億元加以推進,努力使全區人民生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嚴」。
保障「底線民生」
2014年,江北將安置困難人員就業、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困難殘疾人兒童搶救性康復救助、貧困精神病患者免費服藥救助等納入「底線民生」的範疇。
勞動就業是「底線民生」最核心、最重要的內容,也是江北民生實事之首。2014年,江北就業工作在整體處於全市「領先」、多項工作「率先」創新基礎上,積極破解就業民生難題。全年新增城鎮就業超過8萬人,城鎮登記失業率達到1.7%,城鎮「零就業家庭」動態為零,實現了全域充分就業和高質量就業。
社保是民生之基。「便民、惠民、助民」成為全區社會保障工作的主旋律。在完成300戶困難殘疾人家庭無障礙改造的同時,江北去年還為14名困難殘疾人兒童開展了搶救性康復救助,為700多名貧困精神病患者提供免費服藥救助。
營造和諧安定的社會環境是民生基本保障。建立和完善了「一套系統指揮、十支隊伍整合、百台車輛巡邏、千個網格覆蓋、萬人紅袖標聯防」的社會治安綜合治理立體防控體系。全區治安秩序和社會穩定形勢平穩可控,各類刑事案件,尤其是嚴重危害群眾生命財產安全的八類主要案件同比大幅下降,江北區公眾安全感指數93.83%,同比上升4.45個百分點,排名躍升至主城第1名。較大及以上安全事故連續82個月實現「零控制」。
夯實「基本民生」
江北區中醫院正在經歷着一場蝶變--經過去年一年的努力,該院康復保健綜合大樓主體已經完工。工程今年全面投用後,業務用房面積將超過5萬平方米,開放床位將達到500張,住院病區將增至15個。
江北區中醫院的蝶變,是江北公共衛生事業提速發展的縮影。除中醫院外,江北去年重新規劃設置了21個衛生室,建成4個標準化衛生室,培訓鄉村醫生46名;完成了1209對夫婦計劃生育孕前優生健康檢查。
教育是最大的民生。去年,江北繼續加大對教育事業的投入,學生營養改善計劃全面落實,幼兒園普惠建設全面推進,學生資助全面覆蓋,學校體育場館全面開放,為每一個孩子的茁壯成長營造了良好環境。
江北將繼續實施「學生飲用奶工程」納入民生實事清單。同時,向全區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五寶地區在校就餐學生提供「愛心午餐」,並從去年春季開學起將小學生愛心午餐補助標準由每生每天2元提高至3元。
辦好「熱點民生」
「一個夏天都沒遭停過電,現在天氣冷,我也可以開空調吹暖氣了。這一戶一表的安裝,真是為我們辦了件大好事!」去年國慶,觀音橋街道洋河社區港華社區居民陳泉家添置了一台新空調--此前,因電壓不穩,陳家一直不敢安裝大功率電器。
去年年初,結合民生實事的推進,江北確定了30個棄管社區電力設施改造任務,港華社區正是其中之一。通過改造,社區更換了4台低壓配電箱,對原有老化線路進行了科學佈線、更換,並安裝了「一戶一表」,數百戶居民從此告別用電難。
以棄管社區電力設施改造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背後,是江北辦好2014年熱點民生問題的舉措--2014年,江北共啟動建設8座人行天橋,群眾過馬路更加安全;啟動9個社區環境綜合整治,新建、改造公廁和旱廁88座,完成6條幹道綠化升級和5個社區公園建設,園林綠化主要指標全市領先;完成30個棄管社區電力設施改造,4337戶居民受益;完成51台「三無」老舊電梯改造,惠及居民11821人。
2015年是「十二五」規劃收官之年,江北區緊跟群眾訴求,堅持問題導向,問計於民,問需於民,將重點辦好社區養老服務設施建設、農村危房改造、老舊居住建築消防設施改造等一批重點民生工程,把民生實事辦到群眾心坎上。
江北九大重點工程
江北嘴CBD建設、唐桂片區綜合開發治理、觀音橋商圈再提升建設、港城都市工業(物流)園區、兩江魚復工業園區建設、重慶鐵山坪森林公園、都市微型企業園創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