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永川區位於重慶主城西部,歷來是重慶和四川東面地區重要的商業物資集散地和政治、經濟、文化中心。重慶出台「五大功能區」戰略後,永川區被規劃為重慶市發展新區,成為重慶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2014年,永川區GDP達到512.54 億元,同比增長12.8 %,全區農業總產值65.92億元,比2013年同比增4.3%;完成工業投資283.4億元,實現工業總產值1003億元,增長28.6%,成為全市第六個工業千億級區縣。2015年重慶永川區的年預期目標為GDP增長12%左右,工業增加值增長15%,進出口總額增長20%,一般公共預算收入增長14%。■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磊 重慶報道
輻射主城 迎發展良機
在重慶市委四屆三次全會通過的《中共重慶市委、重慶市人民政府關於科學劃分功能區域、加快建設五大功能區的意見》,明確把永川定位為除主城和萬州以外,與涪陵比肩的兩個大城市之一。
為何「大城市」依舊花落永川?永川區委書記熊雪表示,區位是決定因素。按照經濟規律,一個城市的輻射半徑一般來說不超過100公里,有效控制範圍不會超過50公里,這也決定了為什麼離主城更近的璧山、江津等區縣,其發展戰略是融入主城,而距主城56公里的永川,則剛跳離了這個輻射範圍,能夠成為主城輻射的中轉站。
另一方面,儘管行政優勢已不復存在,但底蘊尚存,一些金融、醫療等區域性的中心機構仍在發揮作用,並輻射周邊。
此外,永川是重慶著名的職教之都,在校的職教學生有10餘萬人,每年對外輸送大量人才,既能夠服務於成渝兩個特大城市,也能夠隨時根據需求進行產學研對接,實現密切互動。
定位大城市,使永川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因為在東部已經發展了數十年,西部大開發也進展了10餘年的情況下,更需要往縱深推進,特別是成渝經濟區上升為國家戰略後,迫切需要解決「中部塌陷」問題,這對永川提出了更高的挑戰--進一步說,永川的城市人口密度、經濟密度、文化高度、輻射能力、帶動能力都必須在渝西川東片區名列前茅,才有可能成為戰略支點。
拓新興產業 謀六大百億產業集群
作為重慶的城市發展新區,全市未來工業化城鎮化的主戰場和重要的製造業基地,永川區規劃了「4+1」的主導產業中,「4」即機械裝備、電子信息、再生資源綜合利用、造紙及紙製品產業移,「1」即軟件服務外包產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永川區新增規上工業企業81戶,均為新興產業。在825億元規上工業總產值中,新興產業產值達到429億元,比上年提升6個百分點新興產業正在蓬勃發展。
重慶作為全國汽車、摩托車、筆電產量最大產地,截止2015年重慶整車年產400萬輛,成為全國最大的汽車生產地,加上重慶年筆記型電腦產量1億台的目標。汽車和筆電兩大產業將對各類智慧裝備來說,形成巨大市場。
2014年,永川成功引進了廣州數控、深圳固高等46戶機器人及智慧裝備企業,佔全市新引進同類項目的2/3。機器人項目以及數控機床企業的引進,也說明永川由永川配套向永川製造、永川創造邁進。各項目達產後,將初步形成百億級產業規模,逐步形成「研發+製造+服務」全產業鏈的產業集群
一台磨邊拋光機器人,24小時不停生產,能替代10個人工;一台鈑金上下料機器人,能解決20斤內的工件抓取,並能準確放料,此外還有焊接機器人等。這些機器人都是去年入駐永川鳳凰湖工業園區的固高科技研發的產品。永川鳳凰湖工業園區相關負責人稱:目前機器人在川渝地區有很大的市場,比如在筆電生產、汽車製造等工件製造中都得到廣泛運用,固高科技機器人項目年產值可達5億元。
固高科技傾注機器人研發,主要在控制系統硬件上下功夫。企業需要加工一個工件,只要告訴操作者工件標準,他就能設計一款相應的程序。程序輸入固高科技的硬件控制系統,即可通過類似電腦鍵盤功能的控制台,向機器人發出加工工件的指令。機器人勞作涵蓋的領域越來越寬,甚至連木具噴漆、工件抓取、製衣懸掛、上下料都可用機器人替代。
目前,落戶的除了機器人研發水平位居世界前列的固高科技,還有響噹噹的廣州數控公司機器人項目。廣州數控公司的機器人研發、生產和市場佔有量均排全國第一。
除了機器人產業以外,永川區還成功引進中車四方機車,可望形成百億級軌道交通產業集群。由此,永川現已出現機器人及智慧裝備、軌道交通、城市礦產、汽車及零部件、紙業、軟件與信息技術服務等六個百億級產業集群雛形。
特色農業園 「園區+遊客」旅遊模式
永川區依據旅遊市場的需求, 轉換鄉村旅遊發展的思路:從單純利用生態農業資源來發展鄉村旅遊,轉換為按照旅遊市場的需求來引領生態特色效益農業園的發展,提出「園區+遊客」發展模式,將生態特色效益農業園以景區的形式建設,造成為多個鄉村旅遊精品園。
發展「園區+遊客」模式,首先是按旅遊市場需求來建園。重慶永川所建的生態農業特色園,一般每個園的總體規模都控制在500畝左右。在每一個園內,又會分成若干個小園區,針對不同季節佈局不同項目,儘量延長旅遊旺季。對園區內的特色農產品產量,也根據遊客市場規模,決定生產的規模,既滿足遊客的需要,也保證能夠賣出一個好價錢,不會因銷售而影響園區發展。
針對破除旅遊業中「回頭客」的難題;永川區打破了以往鄉村旅遊重「遊覽」輕「體驗」的傳統方式,注重開發富有農業生產知識性、娛樂性、趣味性、參與性強的體驗類項目。如所建的石筍山農業生態園區、十里荷香農業觀光園等都注重了遊客體驗性。其次,注重生態養生;所建的鄉村旅遊園區基本上都選址在成熟的旅遊景區周邊,生態環境優越,有一定的養生功能,如百花園的薰衣草精油有清熱解毒、祛斑美白等功效;藍莓園的藍莓有抗癌、軟化血管、增強機體免疫力等功效。在特色農產品的生產方式上,也突出了生態綠色,通過施農家肥、人工除草殺蟲等,使生產出的產品和園區環境都是「綠色」的,適宜養生。因而,重慶永川所建的鄉村旅遊園區都能吸引遊客反復遊玩。
永川區旅遊局負責人表示:永川要把每一個精品農業園區都建成精緻的、對城市遊客有吸引力的「小景區」,通過這些景區的特色來吸引遊客,使遊客能夠參與到體驗式的旅遊中來。
位於永川區黃瓜山的七彩藍莓園,是由重慶藍越農業開發有限責任公司建設;以藍莓種植為主題的生態農業園。佔地1000畝,其中藍莓種植有600畝,臨湖花海100畝,蒼翠林風體驗區200畝,休閒娛樂區100畝。建設之初,投資者就在建設規模、配套設施、特色農業品種等方面,充分考慮了旅遊功能的配置,讓特色效益農業項目圍繞着旅遊市場的需求來佈局和發展。目前, 在園內不僅完成藍莓成苗的種植和培育,還配套建好旅遊車道、人行游步道、露營基地、遊客廣場和遊客接待中心等旅遊基礎設施。藍莓園通過舉辦藍莓採摘節,吸引了重慶、成都和重慶永川本地的眾多遊客進園採摘果實,體驗鄉村旅遊。不僅旅遊收入頗豐,成熟的藍莓也銷售一空;既不用進入流通市場參與同質化產品競爭而降低價位,又不會因不能滿足遊客和訂購者的需求,導致客源外流,浪費市場空間。實現農業、旅遊雙豐收!藍莓園的負責人楊紅說,藍莓園豐產時總產量將達到40噸,在40天左右的採摘期內,通過遊客觀光採摘和訂購的方式,水果便可在園區內消化完成,不會形成較大的銷售壓力。
旅遊引領,使特色效益農業不僅與旅遊實現了有機的融合,為特色農產品找到了市場,提升了價值,也使鄉村旅遊有了更吸引遊客的「景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