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自2002年重組改制以來,重慶國際信託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重慶信託」)堅持走市場化改革的道路,勵精圖治,創新求強,從小到大,由弱變強,走過十三年的崢嶸歲月。十三年來,重慶信託始終立足重慶經濟金融改革發展大局,胸懷使命,砥礪前行,現已發展成為資產管理規模近1500億、連續四年人均創利超過1000萬、資產實力和創利能力穩居全國同業前五的金融機構,累計為地方經濟建設募集資金1230億,利稅等貢獻超過120億,為推動重慶國資國企改革發展,促進重慶經濟健康、持續、快速發展,助推長江上游金融中心建設作出了積極的貢獻。■香港文匯報記者 孟冰 重慶報道
破繭成蝶 「混改」碩果累累
重慶信託前身是重慶國際信託投資公司,成立於1984年,註冊資本金3500萬元。2001年,在全國信託業第五次整頓時,重慶信託負債高達13.09億元,名義淨資產4.28億元,實際淨資產為-1.01億元,已嚴重資不抵債,瀕臨破產的邊緣,成為重慶金融界的重大風險源。
2001年的資本市場萎靡不振,燙手的山芋誰來接?就在重慶信託即將土崩瓦解之時,重慶市委、市政府決定「只求所在,不求所有」,面向全國引入戰略投資者對重慶信託增資擴股、改制重組,使註冊資本增至10.34億元,成功實現「保牌」。重慶信託的混合所有制改革就此拉開序幕。
在市政府和戰略投資者的支持下,重慶信託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一方面,通過幾次增資擴股,使註冊資本增至24.39億元,壯大了資本實力;另一方面,通過科學調整內部組織架構、建立健全符合市場經濟要求的經營管理機制,搭建市場化的人才隊伍使綜合實力穩步提升。
2014年,重慶市委、市政府積極回應十八屆三中全會「積極發展混合所有制經濟」的號召,提出了關於進一步深化國資國企改革發展混合所有制企業的要求,引入中國人壽成為戰略投資者,在壯大股東實力的同時,為重慶信託新的發展壯大打下了堅實基礎。
回顧重慶信託破繭成蝶的歷史,正是改革為其插上了騰飛的翅膀,重慶信託奮發崛起的歷程也佐證了混合所有制的巨大活力。2014年,重慶信託各項經營業績逆勢強勁增長,利潤再創新高,躍居全國68家信託公司前三甲,再次登上了新的歷史高點。改制重組以來,累計為人民群眾創造財產性收入近200億元,使老百姓充分分享了改革發展的成果。
改革還在繼續,重慶信託將積極回應「四個全面」的號召,力爭為重慶的改革再添濃墨重彩的一筆。
勇於擔當 挽救萬州商業銀行化解金融風險
2007年,在重慶全力打造長江上游金融中心的關鍵時刻,地處三峽庫區的萬州商業銀行(以下簡稱「萬商行」)亮起了「紅燈」,資不抵債、瀕臨破產。按照中國銀監會的要求,如果指標不能在2007年底前達到監管要求,就將被「罰」出場外,摘牌關門清算。
2007年9月,在國內資產管理公司和境外機構投資者介入重組未果之時,重慶信託臨危受命,開始運用市場化方式對萬商行進行重組。重慶信託對症下藥,量身制定重組方案,充分發揮信託的獨特優勢,僅用時106天就成功重組萬商行。特別是通過設立12億信託計劃剝離萬商行不良資產的操作模式,有效地解決了萬商行重組並帳後12億資本公積與12億呆壞賬並存、壞賬率依然居高不下的問題,在全國重組案例中首開先河。
重組成功後,重慶信託採取「扶上馬、送一程」的辦法,從機制建設、業務拓展、化解不良資產等方面大力支持三峽銀行發展。在重慶信託的大力支持下,三峽銀行在重組完成第一年就實現利潤總額3.05億元,同比增長6倍,所有核心指標達到監管要求,其存款增長率、資本充足率、中間業務收入佔比等指標躍居當時本地區金融機構第一位。
在股東的支持下,重組後的三峽銀行走上發展的正軌。截至2014年末,重慶三峽銀行資產總額達1008.87億元,較重組前增長18倍;實現利潤總額17.60億元,較重組前增長約40倍。
戰略佈局 助西南證券逆市增發
為實現打造千億市值西南證券的宏偉目標,2009年下半年西南證券啟動了定向增發,並於2010年5月取得證監會核准批覆。彼時,恰逢證券市場低迷之際,一方面,其股價已跌破核准發行價,普通投資者難以接受;另一方面,批覆有效期和原股東股票解禁期日趨臨近,時間窗口稍縱即逝。就在重慶資本市場有史以來最大金額融資項目即將夭折的緊要關頭,重慶信託從提升重慶金融整體實力的大局出發,迎難而上,在市政府的支持下,利用信託工具幫助西南證券逆市完成60億的溢價增發,使西南證券從一個30億資本的小券商擠入百億大券商行列。重慶國資企業的權益從本次增發中直接獲益約30億元。
相關業內人士評價,此次增發在西南證券發展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義:不僅使西南證券在當時抵禦住了市場風險,更具戰略意義的是,增發後的西南證券在資本推動下迅速完成全業務條線佈局和創新轉型,綜合實力躍上一個新台階,為成為千億市值大券商奠定了堅實基礎。據測算,按照目前約19元/股的價格計算,重慶國資在西南證券上整體浮盈200億元以上。
創新嬗變 探路PPP蓄勢待發
十八屆三中全會開啟了新一輪PPP熱潮。實際上,重組改制以來,重慶信託已對PPP模式進行了較好的探索。
2003年,重慶信託成功發行渝涪高速股權信託計劃,為重慶市政府盤活高達58.5億元的存量基礎設施資產,使政府的投入得以溢價增值退出,並為加快新的基礎設施建設籌集了資金。2008年初,重慶信託採取銀行理財產品與信託對接的方式,迅速為危舊房改造項目籌集資本金60億元,為重慶市舊城改造起到了支柱性的作用。2009年,重慶信託發行專項信託計劃幫助潼南縣政府進行「金鴨壩」片區危舊房改造和防洪工程建設,使潼南縣濱江路建設進展順利並圓滿竣工。此外,還發行了70億國企資本金信託、45億重鋼環保搬遷信託等,為重慶經濟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
基於前期的探索,重慶信託將在本輪PPP熱潮中抓住機遇積極作為,為地方社會經濟健康發展貢獻更大的力量。
開拓進取 切實服務實體經濟和民營經濟
利用信託橫跨資本市場、貨幣市場和實業投資三大領域的制度優勢,重慶信託充分發揮專業優勢,通過各種金融工具多維度服務社會經濟發展。
重慶信託把握住服務實體經濟的本質要求,回應市委、市政府全力促進民營經濟發展的號召,加大信託產品創新力度,積極支持民營企業和中小企業的發展,在及時彌補企業資金缺口、加快企業流動資金周轉速度、完善企業自身建設方面給予全力支持,有效促進了企業的發展壯大。由其支持建成的合川文峰古街、江北嘴東方國際廣場和龍湖西城天街等一大批項目已發展為具有區域影響力的時尚旅遊新地標。
居安思危 積極參股行業保障基金
在漸入轉型發展期的形勢下,信託業如何保持本色,以信立市,以信承托,在為人類財富實現代際傳承的過程中,成就信託業的百年基業?2014年,中國銀監會大力推進信託業「八項機制」建設,其中,以「信託業保障基金」及其管理公司成立為標誌的「行業穩定機制」的建立,更是將信託業的風險控制機制從公司層面提升到了行業層面。
重慶信託積極回應中國銀監會及信託業協會的號召,憑藉廣受讚譽的行業地位、資本實力、經營狀況和風險管理能力,注資15億元,以並列第一大股東身份參設信託業保障基金,持股比例13.04%。此舉不僅是重慶信託深入貫徹落實中共中央關於「完善金融機構市場化退出機制」和「保障金融市場安全高效運行和整體穩定」戰略方針的重要見證,更是重慶信託攜手信託同仁、共建有效化解和處置風險、維護穩健運行長效機制的有力舉措,彰顯了作為行業佼佼者的大氣與大智。
信託業保障基金的成立,將有助於身負第二大金融子行業聲名的信託業提升自我消化風險的能力,藉此有效防範信託業的系統性風險,有利於進一步消解外界對於信託風險的過度擔憂,有益於整體金融市場安全的提高,亦將對信託業的生態模式產生深遠的影響。
如今,信託業資產管理規模已逼近14萬億,面對資管市場格局的變化,重慶信託將借助全面深化改革之東風,探索新常態下跨越式發展的轉型之路,運用新思維發現新機遇、創造新模式,為推動重慶地方經濟建設,助推長江上游經濟中心建設作出更大的貢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