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3月13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2015兩會-中國新常態 改革進行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解讀湖北·紅安土地流轉試點 農民享土地紅利 年收漲十倍


放大圖片

山區流轉出「種糧大戶」、從「舌尖到田間」興辦起特色家庭農場、農業園區建設現代農業「樣板間」......大別山革命老區湖北紅安縣經過5年探索,適度規模地流轉土地,使當地農業發展大變樣。當地農民開始享受到土地流轉紅利,有的年收入甚至上漲10倍,在中央推進「引導農民以土地經營權入股、盤活農村集體產權」的大背景下,中國山區和貧困老區的農業如何發展、農民如何致富,紅安縣提供了有山區農業特色的創新樣本。■香港文匯報記者 何芯、俞鯤 湖北報道

今年50歲的吳興能是當地遠近聞名的全國「種糧大戶」。目前其名下進行農作物規模種植的面積已達5000餘畝。2010年,吳興能見田間土地多被空置,便從農資批發轉產到種田。起初,吳興能與合夥人一同,從農戶手中季節性流轉了300餘畝地。所謂季節性流轉,即農戶們收穫一季地膜花生後,吳興能在地裡接着種植秋季甜玉米。通過季節性流轉,當時吳興能流轉土地每一畝的收益要比之前多1000多元,那年他賺了50多萬元。

大戶流轉土地 推機械化種糧

嚐到季節性流轉土地的甜頭,吳興能一方面開始大規模流轉土地,包括幫助農戶託管土地;一方面在培育優良品種上下功夫,並且認准紅安的旅遊市場優勢,與省級農業龍頭企業達成合作,推出優質稻米精裝禮品,使土地附加值大大增加。2012年,吳興能購置了120萬元的農機設備,開啟了紅安農業「機械化時代」。

被吳興能託管的土地,「從育苗、插秧、施肥、除草、收割,全部包辦。」收成後糧食收益仍歸農戶,吳興能收取一年300/畝的託管費。相比過去人工種植收割,吳興能的機械化作業將工作效率大大提高。「人工插秧一天頂多插一畝地,機械化8小時作業能插秧50畝。」2013年吳興能當選全國「種糧大戶」。

特色家庭農場 農場對接市場

「國家提規模(種植)問題,是解決窮人的肚子問題,現在提集約經濟,是個性化消費解決心理問題。」李志強開辦的家庭農場離紅安高速路口不到20公里,佔據着交通優勢,李志強的農場去年還未全部投產,就已經賣出20萬元草莓採摘體驗門票。

李志強對山區紅安農業發展有一套自己的理念。要從「田間到舌尖」沒有中間環節的將一二三產業融合,將農場種植的農產品直接在農場銷售。李志強稱這是地理特徵集合農業,「農場直接就是市場」:用1塊錢的農產品收入帶動2塊錢的體驗收入,再帶動4塊錢的服務業收入。在他的家庭農場中,有草莓、葡萄、水稻、小麥,每一種作物的種植面積都不大。本是在本地做旗幟生產的外地商人,李一口氣流轉1500畝土地,在紅安打造自己的大別山區特色家庭農場。

產業園區建現代農業「樣板間」

像李志強這樣從投資工業再到投產農業,正是紅安縣當地政府謀劃之下,「一次招商兩次投資」的最佳成果。紅安縣有60餘萬畝耕地,如何將全部耕地盤活、發揮規模效應,縣政府規劃重點建設四大現代農業科技示範園區,用特色農業優勢條件吸引資本入駐。

周家沖示範園跨5個行政村共規劃耕地2.4萬畝,是最早投產的農業示範園。既引進了養殖龍頭企業「正邦」、又囊括本地投資者創辦的花卉木苗企業和部門依托項目領辦的基地,以及農民專業合作基地。目前該園區已入駐5家農業企業、10戶種植大戶,將不同的新型農業主體匯集,集合了設施農業、都市農業、觀光農業等多種農業元素。其農業科技園已成為黃岡市推廣典型。

價格市場定 紅利農民享

種糧大戶吳興能流轉的土地主要以一年300元/畝-500元/畝,按5年遞增8%的價格簽訂流轉合同。這筆錢最終會進入擁有土地承包權的農戶手中,從棄耕拋荒到坐享土地紅利,紅安縣七裡坪鎮的周少林一年純收入比往年漲了十倍。

周少林家中有30畝地,年純收入僅200元/畝,總計也就幾千元。迫於生計,60歲的周少林遂外出打工。周家墩產業園入駐後,周少林家的耕地被園區流轉。由於習得一點農耕技術,周被園區聘用開拖拉機。園區工資加上流轉耕地的租金,如今周少林月收能達到4000多元,快趕上以往一年的純收入。

而在吳興能的千畝田間,有4名固定工人從事日常生產工作。遇農忙時,吳興能會按照100元每天的工錢聘用臨時工。縣裡留守的40歲到60歲的中老年婦女都能趁此機會營收一筆工錢。

已流轉三成耕地共20萬畝

紅安縣土地流轉試點工作開始早,起初有農戶因拋荒土地不願意種,農業局工作人員上門協商價錢時,「80塊就給租。」農業局副局長黃耀保稱,「這價格不能高也不能太低,要考慮流轉土地的效益。」

該縣土地流轉價格以市場為主,行政引導輔助,整體價格都控制在一年1000元/畝以內。吳興能在好幾個鄉鎮都有耕地,他分享經驗稱「要看地的條件好壞,離縣城越近的價格也越貴。」為保證土地流轉工作有序進行,紅安縣成立農村承包合同糾紛委員會,為經營主體和農戶提供法律、信息等服務。到目前為止,紅安縣流轉土地20萬畝,佔耕地面積30%以上。

八成拋荒土地復墾

年產2萬噸花生的「花生之鄉」紅安,曾面臨從3.5元/斤到1.5元/斤的花生市場。2元/斤的成本,令種得越多的農戶賠得越多。谷賤傷農愈演愈烈,2010年前後,紅安縣大面積耕地被拋荒,最嚴重時期,七成耕地處於棄耕狀態。根據2014年年初一份農情調查報告數據顯示,全縣耕地拋荒面積有21萬多畝,其中常年拋荒耕地8萬多畝,佔全縣耕地面積13%。

500萬財政整治拋荒

「三分之一的土地都荒着,這數字觸目驚心啊!」紅安縣分管農業的副縣長郭金城感歎。除耕地外,紅安縣荒山荒灘面積也有8.75萬畝,99%都屬宜林荒山。誰來種地、怎麼種地,成了紅安縣盤活土地要解決的兩大問題。為此,紅安縣財政出資500萬用於土地拋荒治理。

「誰複墾、誰得獎勵」,除了對複墾農戶按畝獎勵,對流轉面積達到30%的鄉鎮也進行獎勵,且這部分獎勵資金將全部用於鄉鎮改善農業基礎設施。在拋荒整治扶持力度最大的,是將荒山荒灘綠化納入到林業工程項目,對連片50畝以上的有機茶基地每畝扶持300元,100畝以上的每畝提供300元種苗。「對家中只有2畝地的農戶來說,到手的獎勵並不多,但還是在推動流轉經營權上發揮了積極作用。」郭金城說。激勵政策刺激下,到2014年底,紅安縣80%的拋荒土地得到複耕。

2000萬扶持資金助涉農小微企業

「過去當地的農戶都不願意發展規模,一是沒錢,二是拿到獎勵政策的都是關係戶。」郭金城說。2014年紅安縣出台「13號文件」明確涉農扶持資金標準,「如今用1000萬來鼓勵農業做大,沒關係的人最高興。」

根據2014年湖北省關於縣級資金整合會議精神,郭金城提出建議,所有涉農資金通過政府一個口子出,「把水、路、扶貧資金打包一起使用。」爭取之下,縣政府決定從財政整合出2000萬資金扶持涉農工作。其中1000萬用於扶持農業新型經營主體,包括吳興能一類的機械化種植戶、李志強式的家庭農場、農業產業園、特色生產基地、大棚等設施農業以及水產養殖等。剩下1000萬就包括整治拋荒的500萬元和投入「助農貸」基金的500萬。

500萬基金撬動1億農業貸款

趕上土地流轉農業發展利好,周雲霞成為了紅安縣第一個家庭農場主。可拿了地種了苗木後,周雲霞犯了難:農場運作需要貸款,可她跑遍了紅安乃至黃岡市的銀行,卻沒貸到一分錢。原因是銀行貸款需要抵押,而周雲霞的50萬株苗木和3棟房產,由於是在農場耕地範圍內無法辦理林權證和房產證,銀行無法放貸。

和周雲霞有相同煩惱的不止她一個。在紅安縣政府主導下,「助農貸」基金成立。由政府出資500萬,農業經營企業出資500萬,擔保基金存入銀行後,設立1億元的基金池向借款人發放貸款。不需要抵押,貸款風險由政府、銀行、保險公司共同分擔,周雲霞的煩惱解決了,「政企銀保」貸款在推出半個月內就為4家農業企業發放貸款700餘萬元。

農地流轉拒絕「非糧」「非農」化

農村土地流轉有一條最基本的底線,即保證流轉土地的農用性質。在近兩年的中央一號文件中,政府將「糧食安全」列為重點一再重申,郭金城也坦言,「非農非糧對國家影響最大」,最擔心這個問題。

為此紅安縣成立專門監督機構,保證在紅安縣內,好的農田必須種糧食。在政府主導下,紅安縣農業服務中心和湖北和豐中種植養殖農民專業合作社聯合社成立。一個提供農業信息技術諮詢服務、一個提供農資、機械、產銷服務;將全縣的農業資源規劃整合,比如將全縣紅薯、花生、油茶等特色產品控制在市場可承受範圍內種植。在土地流轉工作進展同時,縣政府成立了一個由流轉戶繳納保障基金,以防止在流轉合同期限內,土地若被棄耕,就用這筆錢將土地恢復到原來的狀態。

農業引資前提是環保

除了保證流轉土地利用性質,在農業招商過程中,「前提是環保。」郭金城提起紅安縣對農業引資的要求。曾有一家養豬企業希望在紅安養殖建場,由於紅安的生豬養殖市場已經飽和,且國內生豬養殖的環保問題較大,這家企業試圖「公關」,最終仍被紅安縣回絕,「現在不把關,以後會被百姓罵!」

相關新聞
洪子晴 認真履行建言獻策 集聚智慧牽線搭橋 (2015-03-13) (圖)
坐高鐵 遊湖南 (2015-03-13) (圖)
科技創新驅動經濟強區發展 深圳南山樹中國區域創新樣本 (2015-03-13) (圖)
為國家創新匯聚天下英才 (2015-03-13) (圖)
解讀湖北·紅安土地流轉試點 農民享土地紅利 年收漲十倍 (2015-03-13) (圖)
東莞新常態穩字當頭提升經濟質量 (2015-03-13) (圖)
青啤董事長孫明波:提升中國製造應立《質量促進法》 (2015-03-13) (圖)
幸福常駐 品質長沙 (2015-03-13) (圖)
全國人大代表董軍:放權不能放任 有責就要擔當 (2015-03-13) (圖)
思明:打造「中國夢」之隊 助力閩商「創二代」 (2015-03-13) (圖)
同心俱樂部30多代表委員赴京共商國是 陳紅天倡嚴厲整治網絡謠言 (2015-03-13) (圖)
山清水秀生態美 社區宜居環境美 文明和諧生活美 美麗大鵬新常態 綠水青山中國夢 (2015-03-13) (圖)
全國人大代表、廣西欽州市委書記肖鶯子:緊抓開放機遇建「一帶一路」門戶港 (2015-03-13) (圖)
東莞東城區 立足新常態 謀求新發展 打造高水平發展智慧商貿新城 (2015-03-13) (圖)
徽商銀行熱烈祝賀十二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全國政協十二屆三次會議隆重召開 (2015-03-12) (圖)
孫政才 適應新常態 轉換發展動力 重慶全市一體化格局初步形成 (2015-03-12) (圖)
重慶九龍坡區:百年工業城強勢崛起 (2015-03-12) (圖)
重慶江北區:兩江宜居區 美麗山水城 (2015-03-12) (圖)
重慶涪陵區:工業強區 旅遊名城 (2015-03-12) (圖)
重慶璧山:發展鏗鏘有力 小城靜水流深 (2015-03-12)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2015兩會-中國新常態 改革進行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