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連續7年獲選「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已成為品質長沙閃亮的名片。700萬長沙市民在這裡坐擁山水洲城,詩意棲居;共享便捷、現代的城市生活;浸潤古風古韻,人文滿懷。作為這座城市的主人,他們和長沙市的決策者們一起,清潔綠化城市,暢通提質城市,轉型升級城市,共同守衛、延續着這份幸福。■香港文匯報記者 李青霞 報道
3月2日,央視財經頻道重磅首發《中國經濟生活大調查》國民大數據。在調查104個城市、300個縣的樣本後,居民幸福感十強城市出爐,長沙位居全國第四。至此,長沙已連續7年獲選「最具幸福感城市」,「幸福」已成為長沙的閃亮名片。
一份慢早餐,從容下午茶,傍晚去慢跑,隨心慢旅遊;信步橘子洲頭,看湘江北去,漫步嶽麓書院,享歷史薰陶;沒有壓頭的房貸,可以偶爾小資,常有文娛休閒,陶冶心性情操,這是一座最具幸福感城市的基本標準。良好的生活體驗,優美的生活環境,人文氣息濃厚,城市發展迅速,這也是長沙城市生活的微縮,是長沙市民極具幸福感的原因。
「如果一座城市讓人感到自己只是匆匆過客,這樣的城市是沒有認同感、歸屬感和幸福感可言的。」長沙市的決策者們深知這一點,他們盡心竭力,為把長沙打造成為幸福常駐的城市而不懈努力。
狠抓城市管理 提升幸福感受
為塑造「整潔、清秀、靚麗」的省會新形象,2014年1月,長沙開始推行「史上最嚴城市管理」,向亂吐亂扔、佔道經營、背街小巷髒亂差等不文明亂象「開刀」。湖南省委常委、長沙市委書記易煉紅,市委副書記、市長胡衡華多次走進大街小巷,就問診「城市病」傾聽群眾意見。
隨即,一場大力提升城鄉規劃質量、開發建設質量、功能配套質量、生態環境質量、城市管理質量的大行動,在「清潔城市」、「暢通城市」、「綠色城市」、「靚麗城市」以及更高水平的城市建設中強力推進,彰顯整潔、清秀、靚麗和幸福的城市本色。
小店小舖佔道經營的現象沒有了;自行車、摩托車、汽車、小商販佔用盲道的行為減少了,沿街門店開始承包門前衛生了。自去年,長沙開始實施「史上最嚴城市管理」後,發佈了「最嚴市容令」,開展了「最嚴執法」,嚴查亂吐亂扔等十類市容違法行為,教育和處罰各類城市管理違法行為達17.3萬起。
日前,記者從長沙市城管局獲悉,今年,長沙將繼續圍繞「史上最嚴城市管理」,助推「宜居宜業、精緻精美、人見人愛」的品質長沙建設,健全「兩級政府、三級管理、四級網絡」大城管體制,進一步明確和細化城市管理職責,持續提升城市管理的人性化、精細化、法治化和智能化水平。
長沙市城管局負責人表示,「處罰並不是最終目的,而是推進城市管理工作進一步深入的手段。我們希望能夠通過更加嚴格的管控,促進城市管理水平的提升,也讓市民朋友感受到我們維護長沙城市品質的決心,理解我們的工作,共同參與其中。」
保護秀水青山 靚麗山水洲城
3月1日,久雨逢晴,通往嶽麓山的道路上人群熙攘,他們在山間暢遊,享受大自然的饋贈,一路的笑靨溫暖了微涼的初春。
來千龍湖邊小坐,靜靜度過一個下午的悠閒光陰;去金井茶香小鎮,尋茶史做烘焙,享受古韻帶來的寧靜。
坐落於城市中的天心閣,濃蔭掩映,其中有晨練的爺爺奶奶,有追逐嬉戲的孩童,還有靜坐其中描繪這美景的畫家。
2014年,長沙市共新增西湖文化園、斑馬湖濕地公園、洋湖濕地公園三期、巴溪洲水上公園等社區公園20個。全面開展「三年造綠大行動」,完成造林綠化20.6萬畝,森林覆蓋率達54.71%;新建綠地1.08萬畝,建成區綠化覆蓋率40%。
實行長株潭大氣污染聯防聯控,淘汰黃標車和老舊機動車5.2萬輛,長沙縣開展「零碳縣」試點,寧鄉縣取締關閉小瓦窯59家,全市空氣質量優良天數達227天,同比增加30天;截污改造城區段排污口76個,建成污泥集中處理設施,關停污染企業25家、整治58家,主城區污水處理率達96.88%。
這青山綠水,是一個城市跳動的脈搏,它是讓人魂牽夢縈的家的味道。易煉紅在年初的環境保護工作大會上指出,百姓對「APEC藍」,對清澈水質、清潔環境的期待,是基本要求實不為過。「老百姓有這個期待,我們就應當全力而為之。」
胡衡華也表示,要對造成環境污染、破壞生態的違法行為實行「零容忍」,將環境違法企業列入黑名單,對造成生態環境損害的責任者實行頂格處罰,並依法追究刑事責任,絕不容許企業只顧經濟效益,而把治污包袱留給政府,把環境問題推向社會。
長沙市新發佈的《關於進一步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意見》裡明確提出,將依據耕地、森林、濕地、水體等,分類型、分板塊劃定不少於全市國土面積25%的生態保護紅線區域,並將加大農村環境綜合整治力度,加強河流源頭、重要水體生態保護等。
在《長沙市環境保護中長期規劃(2015-2030年)》中也明確表示,要打造山清水秀、空氣清新、生態優良的「潔淨之城」。到2030年,長沙市將實現水環境功能區、大氣環境功能區、聲環境功能區全面達標;水污染和大氣污染重點源的治理達標率以及城鎮集中式生活污水處理率均達100%,全年空氣質量優良率(AQI)達到85%以上,公眾對環境質量的滿意率大幅提升。
經濟轉型升級 保航城市發展
2014年,滬昆高鐵長杭、長懷段建成通車,與京廣高鐵「十字」交匯,長沙成為直通16個省會的全國重要高鐵樞紐城市。
2014年,長沙直飛法蘭克福、洛杉磯航班開通,湘歐國際貨運班列運營,湖南進口商品展示交易中心一期、跨境電子商務監管中心建成,黃花綜合保稅區正式啟動國家審批程序。
2014年,長沙引進投資50億元以上產業項目9個,杉杉新材、旺旺乳飲、湘江歡樂城等項目開工建設;新增移動互聯網企業500餘家,產出突破100億元,阿里巴巴長沙產業帶全面上線。
數據顯示,去年長沙市預計完成地區生產總值7810億元,增長10%;固定資產投資5430億元,增長18%;財政總收入1003.08億元,增長13.49%;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別為3.6萬元、2.1萬元,增長9.4%、10.2%。
在長沙市委經濟工作會上,易煉紅提出:要堅持以提高經濟發展質量和效益為中心,更加突出項目拉動、改革推動、創新驅動、開放帶動,引領經濟轉型升級、城市轉型升級、社會治理轉型升級、法治長沙建設轉型升級向更高層次攀升,務求新常態下有新作為,力推轉型創新發展取得突破性進展。
胡衡華在2015年長沙市政府工作報告中也指出,「2015年長沙市將以建設自主創新示範區為契機,把創新作為經濟發展的引擎,把企業作為創新驅動的基石,注重發揮企業家才能,鼓勵企業家創新創造,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幫助企業破解創新難題,以企業創新發展推動產業和經濟轉型升級,提升區域經濟核心競爭力。」同時,他表示,在鞏固提升工程機械、食品加工、家電、花炮等傳統產業的同時,要加快發展電子信息、汽車製造、新材料、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戰略性新興產業。
2015年,長沙市將努力達到地區生產總值增長9.5%,財政總收入增長11%左右,固定資產投資增長16%,城鄉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長9.5%左右的預期目標。
文化傳承 情滿長沙
「快來看,快來看,這是蹴鞠,咱們古代的足球!」
「捏面人!沒想到湖南也有這門手藝!」
2月19日,羊年大年初一,長沙春雨朦朧,但世界之窗、火宮殿等地的廟會活動熱鬧非凡。
在世界之窗的廟會上,台灣蚵仔煎、廣西螺螄粉、湖南臭豆腐等全國各地特色小吃雲集;吞寶劍,吐火龍等雜耍特技讓人目不暇接。來自北京的許先生小兩口非常喜歡這裡的熱鬧氣氛:「南方過年的氣氛非常好,小吃、雜耍等活動有特色,過幾天天氣更好的時候,我們還會再來品嘗、遊玩。」
從傳統味道到傳統服飾,從傳統建築到傳統技藝,年味兒十足的長沙,「情」味兒濃郁。
「從年頭到年尾,大大小小的活動不斷,在長沙生活實在是太幸福了。」去年3月,首屆長沙望城風箏旅遊節在千龍湖開幕,15天內就有5萬多人次參與體驗;去年9月,第六屆橘洲音樂節在橘洲沙灘公園濃情上演,吸引全國五萬餘名歌迷前來欣賞。
此外,國際雕塑文化藝術節、歐陽詢書法音樂節、梅溪湖國際文化藝術周、溫泉節、生態文化旅遊節、漂流節、櫻花節、杜鵑花節等紛至遝來,讓長沙市民全年都在文化盛宴中度過。據統計,長沙市每年大大小小的文化藝術節會活動達20多個。
爭當城市主人 傳遞文明風尚
開福區環衛工余文覺拾挎包,2.8萬元現金、30萬元銀行卡、20多萬元票據,物歸原主;長沙市一中附近的「報刊亭爺爺」蔡宗義去世,學生們自發悼念;男孩劉一凡騎車撞上私家車,留下道歉信在車上,被譽為「中國面孔」;公交司機姚慶龍帶着全車乘客掉頭找到下錯站的小女孩並將其安全送回,被贊為「中國好司機」。
他們,或誠實守信,或孝老愛親,或助人為樂,或敬業奉獻,他們用自己的行動去證明自己是這座城市的主人,他們用自己的力量去提升每個人的幸福感受,他們有一個共同的名字--長沙市民。
目前,長沙市已有3名全國道德模範及6名提名獎獲得者,4名全國十佳「最美人物」,4名「全國優秀志願者」,3名全國「五星級志願者」,113人榮登「中國好人榜」,60萬志願者引領全市爭當雷鋒傳人、文明市民的社會風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