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由廈門市思明區政府首創的「中國夢--走進創業的新起點」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第一期正如火如荼進行,第二期亦即將面向全國啟動招生。這個國內最具特色和人氣的閩商接班人培訓平台漸趨成熟。■香港文匯報記者 米南 廈門報道
閩商,一個具有全球性的稱謂,一個維繫着中華文明中海洋文化的基因、血脈與榮光的商幫,一個被習近平總書記譽有「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性格的現代群體。在廈門市思明區區長黃喬生的眼中,閩商則是「全球經濟領域最具內涵的金字招牌」。
來自全國各地的75名年輕學員們至今還記得黃喬生區長在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第一期開班儀式上的那段精彩致辭:
「閩商素有『愛拼才會贏』、『輸人不輸陣』的好傳統,當然閩商也很愛面子,面子是要靠自己實實在在的行動去爭取。企業發展也是如此,我想因為大家來自五湖四海,在這個班級裡,集體的和個人的面子都是全國的。我跟前兩個班的學員們說過,我崇拜你們,就像我「迷信」將來,我堅信你們是最好的!我也堅信因為你們,閩商將成為全球經濟領域最具內涵的金字招牌!當然,團隊的力量會使這一天更快到來,也會讓這塊金字招牌更加閃亮,這也是我們辦這個班的一個重要目的。」
黃喬生對閩商的「鍾愛」源於作為「福建第一區」的廈門市思明區,是閩商群體最為集中的地區之一。得益於在中國改革開放中先試先行的勇於作為,也得益於包括閩商在內的民營經濟的助力發展,思明成為福建省經濟綜合實力位居首位的強區。
在中國經濟新常態下,在閩商群體普遍進入代際傳承的新階段,如何讓初涉商海的閩商二代在爬坡過坎、提檔升級的轉型陣痛中既延續「敢為天下先,愛拼才會贏」的創業精神,同時又培養出新時代閩商的活力與創新意識?
面向全國閩商 報名一位難求
基於這樣的戰略高度思考,思明區敢為天下先,率先推出面向全國閩商「創二代」的培訓班,以培養鍛煉一支具備社會責任感和民族使命感,有夢想、有擔當、有作為;同時具有全球視野和戰略思維、熟悉國際國內市場、善於現代經營管理、勇於開拓創新的新一代福建優秀企業家隊伍,夯實閩商企業百年基石。
將閩商「創二代」的公益培訓與「中國夢」的時代召喚相融合,無疑是廈門市思明區服務全國深化改革大局、推進服務型政府建設、創新民營企業服務方式的一項創舉。這與之前該區舉辦的兩期「中國夢一一走進創業的新起點」培訓班一脈相承。
2014年10月25日,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第一期正式開班。原定班級規模60人,未料報名火爆,一位難求。全國各地超過130人報名申請,最終因受辦班規模等原因限制只錄取了75名。
據介紹,該班學員平均年齡28歲,來自北京、上海、廣東、江蘇、江西、雲南、黑龍江、內蒙古、甘肅、新疆、西藏等全國22個省區市,多為全國各地省級福建商會副會長以上單位的董事長、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直系親屬,學員企業涉及製造業、礦業、建築建材、房地產、金融、投資、貿易、服裝、餐飲、傳媒、電商等多個行業和領域。三個多月來,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班第一期已先後在廈門、北京、蘇州等地舉辦三次課程,各方反響良好。
二期升級版將啟動 首納港澳台閩籍才俊
不同於當前一些「混圈子、長面子」的天價培訓班,思明區政府主辦的全國閩商「創二代」培訓平台因不逐名校「鍍金」自創培訓體系;淡化「創富招術」更重「修心養氣」而越來越受到閩商群體的極大歡迎。很多省份的福建商會紛紛要求增加辦班規模。
思明區政府辦主任兼外僑辦主任、培訓班班主任尤小波告訴記者,學員們來參加培訓,是源於家鄉情愫,我們舉辦培訓班也是同樣的感情基礎。我們辦班不是為了培養職業經理人,而是着眼於「養心養正、誠信誠毅」,注重從內在氣質提升學員涵養,旨在培養具有較高人文素養、具備民族擔當責任的新一代民族企業家。
他介紹,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來閩考察重要講話精神,緊緊把握福建獲批設立自貿區的歷史性機遇,思明區將在近期舉辦「中國夢一一走進創業的新起點」全國閩商「創二代」二期班,助推企業投資福建的新一輪熱潮。
課程首重「養心養正」 聘請一流師資團隊
據了解,此次二期班是之前三期培訓的升級版。學制一年,每個月集中上課一次,共12次,每次2-3天。招生對象以各地省級福建商會副會長以上單位的董事長、控股股東或實際控制人的直系親屬為主,年齡範圍在20-35周歲之間。對中國(上海)自由貿易試驗區的青年閩商予以重點關注,回應福建自由貿易園區建設的人才需求。同時,港澳台閩籍商界青年才俊亦首次納入招生範圍。
在課程設計上,繼續以「養心、養正,誠信、誠毅」為主線,同時注重傳統人文底蘊與現代社會思潮相結合,邀請邀請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南開大學、北京師範大學、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中央電視台、中國佛學院、中關村大數據產業聯盟等機構的資深教授、國學大師、知名企業家、實戰型專家授課。通過課堂講授、案例分析、角色模擬、頭腦風暴、交流分享、拓展訓練、國情考察等形式,培育人文情懷、把握前沿經濟,着力使每一位學員切實增強民族、社會責任和家族傳承責任,實現立德、修身、齊家、治企、創偉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