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財爺落力推銷 車仔檔振港
新一份《財政預算案》提倡將歐美流行的「美食車」(Food truck)引入香港,推廣地道美食,振興旅遊業。雖說本土感濃郁的魚蛋同牛雜對遊客殺傷力極強,但若周街都係咖喱飄香,不僅遊客會在意,到時甚至連本地人亦會嫌棄。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小記今次為大家搜羅6款全球人氣「美食車」,當中大部分並非正正經經的本土小食,意外揚名的秘訣就是以本地方式烹調異國菜式。 ■香港文匯報記者 張易
日內瓦:Nero's Pizza
去瑞士食意大利薄餅?你沒看錯。別小看這塊薄餅,連瑞士官方旅遊局都急不可待推薦,說的是美食車「Nero's Pizza」。傳說Nero本打算用本土材料製作薄餅,結果反轉整個國家仍未能成功,惟有趁月黑風高到鄰國意大利尋寶偷師,果然一夜爆紅,樂得Nero逢人便自詡:「要是吃不出本土味道,那就是意大利味道沒錯了!」
洛杉磯:Kogi BBQ
塔可餅是墨西哥國民食物,傳統做法是以一張墨西哥薄餅將肉餡、蔬菜等捲成U字形。但不知哪個天才,竟想到用韓國烤肉和泡菜醬汁代替墨西哥烤肉和莎莎醬,夾到塔可餅皮裡變成韓式「塔可餅」,瞬間讓美國人難以忍受的泡菜鹹魚大翻身,亦再次證明,fusion得好就是fashion!
巴黎:Cantine California
巴黎+漢堡會變成甚麼?印象中對食物非常講究的法國人亦愛好街頭小食。來自美國加州的店主Jordan Feilders為了法國太太,心甘情願做「跟得」老公來到巴黎,食唔慣法國菜怎麼辦?他一拍腦袋,用有機材料做成大雜燴式的玉米薄餅卷和漢堡包,取名「加州食堂」,結果爆紅。誰說「混血B」無價無市?
德里:Pyke 'N' Pommes
大城市僅為都市旅人的歇腳地,往往去到寧靜小城才能知曉何謂生活。北愛爾蘭男子Kevin Pyke年輕時在餐館打工18年,廚藝獲《米芝蓮星級餐廳指南》首肯。他「退休」後回家鄉德里自立門戶,創辦美食車Pyke 'N' Pommes,客人只需付街頭小食的價錢,就可享受高級餐館質素的美食,如此不怕蝕底,人氣不爆表才怪。
柏林:Woop Woop
柏林無奇不有,如果看到一輛五顏六色的雪糕車被霧氣繚繞,它肯定是「Woop Woop」不會有錯。客人可以自選材料配上時令水果攪拌,最後由店員滴上攝氏零下196度的液氮,一瞬間,只見白氣悠悠升起。原來液氮遇到常溫便會揮發,由於氣化時吸熱,連帶配料亦即時結冰,雪糕吃到嘴裡就會感受到絲絲涼意。
三藩市:Senor Sisig
在三藩市的美食市集「Off the Grid」,數十輛美食車圍成一圈,有點類似台灣的廟會和夜市。在芸芸美食車之中,菲式快餐「Senor Sisig」可算是數一數二的人氣之王。「Sisig」原本是菲律賓國民小食,專指豬肉雜錦、豬肉雜燴等,故Senor Sisig的招牌料理「Senor Sisig Burrito」,其實就是捲餅內包着菲律賓酸辣豬肉,酸酸甜甜吮指難忘。
【後記】
美食車要標新立異賣Fusion才能脫穎而出?非也。其實歐美大部分流動廚動車是靠賣漢堡、薯條、腸仔等小食起家,檔主有否花心思,一試便知。上文列出五花八門的新奇餐車,本意是為有志創業的香港年輕人提供啟發,讓大家知道香港不只容得下「魚蛋和牛雜」,做fusion抑或做甜品,同樣有機會成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