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3月17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匯園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豆棚閒話:茨 菇


青 絲

每次看到有布爾喬亞情結的人,把茨菇形容成是一種帶有詩性符號的蔬食,深具寧馨的女性意象之美,我就大搖其頭。而且我猜測,這種對於茨菇的莫名好感,以及對其格調的高估,是從沈從文先生那裡得來的。汪曾祺在《鹹菜茨菇湯》一文中提到,他有一年到沈從文家拜年,師母張兆和炒了一盤茨菇肉片。沈先生吃了兩片茨菇,說:「這個好!格比土豆高。」沈先生這種明顯帶有情調消費的讚譽,使茨菇被標刻上了一種鑒賞趣味的高度,並由此散發出經久不息的小資香氣。

可是,對於像我這種吃過茨菇苦頭的人,卻無法把曾經的苦難體驗,轉化成為大眾歡呼的共同慶典。所以,即使我對沈從文先生非常景仰,但是對茨菇一物,卻無法認同沈先生的觀點。因為一提到茨菇,往事就像一張張舊膠片,被從記憶深處調了出來。

茨菇和蓮藕、菱角一樣,是一種水生植物,過去不少農民都在水田的邊角處種植茨菇,屬於是因地制宜的巧妙利用。每年冬天,天空開始飄灑霏霏冷雨之時,也就到了茨菇收穫的時候。而在物流渠道不暢的年代,農產品基本上都是在產地周邊消化,收穫期集中,一擁而上的茨菇,價格也因而極為便宜。賣者有時懶得稱,就分成大小不等的一堆堆,整堆地賣。每當茨菇上市,我家就會一次性買回一大堆,堆放在屋角,作為近一段時間的菜餚。於是,苦難也就來臨了。

茨菇的樣子有點像荸薺,圓球狀的果實上有一根長芽,澱粉的含量很高,煮熟後,有蚆污一樣的粉膩口感,吃法多為素炒,抑或煮湯。但是,不論以何種形式烹煮,茨菇都有一股無法消解的苦味。而這種苦,與苦瓜的清苦不同,也不似中藥的濃苦,就是淡淡的,揮之不去,卻又無處不在,非心中有佛者,大抵都無法忍受。如果是連茠牏@起吃,則苦味更甚,然而悲催的是,以前吃茨菇,沒幾戶人家是捨得把芽去掉的。這也使得過去的許多孩子,聞茨菇之名便為之色變。

我有一次到一個朋友家裡做客,偶然聽他談及,其父昔日也經常在茨菇上市時,一次買回一大堆的茨菇。由於無人問津,其父只能施行專制手段,強行將茨菇推銷出去,規定在將茨菇吃完之前,家人不准再買其它的菜餚。於是他們就變茠k子,一再改換烹飪方式,想要把茨菇做得略為好吃些,能夠盡快地將之解決掉。在對茨菇進行了一次次口味試驗之後,他們總結出了一種做茨菇的最佳方式:多放油,與b蒜一道爆香,然後烹炒,茨菇也就沒有那麼味苦澀口。為此,其父經常譏諷道:「今天的茨菇怎這麼肥啊,能熬出這麼多油來?」

前些年的冬天,我與同學聚餐吃火鍋,一時心血來潮,買了幾個茨菇,切成薄片作為火鍋燙菜。可是眾人一嚐之後,盡皆皺眉。第二天我將剩下的茨菇,佐以牛肉,像燒土豆牛肉一樣,烹煮得肉滑汁濃,想以此改變長久以來對茨菇持有的固有成見。然而,我的努力並沒有絲毫的成效,我也由此對茨菇徹底地失去了信心。

如果由我來定義,茨菇其實是一個衡量不同受眾小資趣味的標杆。在過慣中產階級生活的人眼裡,它是一個可供駐足欣賞歲月風景、展開心靈懷舊的文化符碼,承載荍颽兜袨I的語義。而對於諳歷世味,急於洗濯生活塵土的人,茨菇則是一個偽文化的生動樣本,是經過意識形態全新包裝後的消費符號。如果套用托爾斯泰的話說,喜歡吃茨菇的人,幸福程度大體相似;不喜歡吃茨菇的人,則各有各的不幸。

相關新聞
歷史與空間:謁蘇祿東王墓 (2015-03-17) (圖)
亦有可聞:桃花誤 (2015-03-17) (圖)
詩意偶拾:夜遊宮·登香港獅子山 (2015-03-17) (圖)
豆棚閒話:茨 菇 (2015-03-17)
亦有可聞:毛筍.竹筍 (2015-03-17) (圖)
歷史與空間:采石磯遊記 (2015-03-11) (圖)
書若蜉蝣:黃房子與兄弟之愛 (2015-03-11)
詩情畫意:趙素仲作品--詩畫人生(四十八) (2015-03-11) (圖)
詩意偶拾:最溫柔的祈禱 (2015-03-11)
遊蹤:路過川沙城 (2015-03-11) (圖)
浮城誌:運動 (2015-03-11)
來鴻:葉上詩書 (2015-03-11) (圖)
歷史與空間:半部《論語》修自身 (2015-03-10)
豆棚閒話:熏 魚 (2015-03-10) (圖)
畫中有話 (2015-03-10) (圖)
詩意偶拾:春雪飄逸的日子 (2015-03-10)
來鴻:紫燕春歸 (2015-03-10) (圖)
遊蹤:遊米公祠 (2015-03-10) (圖)
歷史與空間:及到凌霄聽子曰 (2015-03-04) (圖)
書若蜉蝣:色相簡史 (2015-03-04)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匯園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