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斯路
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辭世,新加坡全國即日起哀悼7天,以懷念這位使他們過上好日子的國父。
《新加坡選擇了李光耀》,這是新加坡官方出的書。雖然,持民主概念的人士,對李光耀有很不同的看法,但是,說「新加坡選擇了李光耀」這是符合實際的,這種選擇被歷史證明是正確的。事實上,亞洲也在選擇李光耀,尤其香港要重新審視新加坡,學習新加坡成功的經驗,避免台灣失敗的教訓。
令星成為最富裕繁榮的國家
香港人應該特別欣賞李光耀,他居然贏了香港。新加坡人口、土地面積都不如香港,但是在GDP和人均GDP都超過了香港。其居住面積更是令香港人流口水。
最令人稱頌的是,新加坡享受中國大陸30多年發展紅利的機會遠不如香港,但李光耀搭中國經濟發展的便車更爽過香港。其中有兩個最突出的例子,新加坡在中國大陸有工業園,香港則沒有。第二、新加坡引進大陸人才以百萬計,這會令香港的「驅蝗」、「反水貨客」、「港獨」人士張口結舌。
說一千道一萬,人民生活好了,施政就會得到歷史肯定。李光耀擔任新加坡總理31年,擔任內閣職務52年,新加坡獨立後,是李光耀積極地推動經濟改革與發展,創立公積金制度、成立貪污調查局,並進行教育改革,使新加坡從一個缺乏經濟資源和安全保障的彈丸之地,躍升為最富裕繁榮的國家之一。雖然論自由不如香港,論民主不如台灣,但是正是這些對比,值得我們香港人認真思考,到底我們追求什麼生活模式?
李光耀始終提倡亞洲價值觀,不需要完全依照西方的價值觀行事。李光耀因此也一直對西方國家對他專制獨裁的批評不加理會,他認為西方民主不能強加給亞洲人民。也因此,他和鄧小平有了共同語言。他敏銳察覺到鄧小平的改革開放是新加坡的機會,也就搭了中國的便車,新加坡贏了香港。
「新加坡模式」更適合亞洲
事實上,「新加坡模式」也就是「李光耀模式」。有評論指,李光耀主義是英國工黨的民主社會主義、中國法家思想和馬基雅維利的君主論等的糅合。新加坡模式與西方發達國家的發展模式和第三世界不發達國家的各種嘗試之間有着明顯的分野。概括起來,就是在精英治國機制主導下推行威權法治主義、發展主義、貿易開放主義和社會福利主義的結合。這種結合,最終讓新加坡形成了廉潔的政府架構、積極的對外開放政策、高積累的財政模式和穩定的社會保障體系。
有目共睹,李光耀模式不但使新加坡成功,有些東西也值得北京借鑑。其證明了非西方價值形態的後發國家也能取得成功,且有能力構建新的國家價值體系。大馬的馬哈蒂爾等人提倡的亞洲價值觀,主要支持依據就是李光耀主義。中東最成功的酋長國阿布扎比、迪拜也移植了李光耀主義,以政府高積累資金發展了城市國家。
筆者認為針對香港,很值得將李光耀和李登輝比一比。台灣現在以其民主自豪,的確,一人一票選「總統」,媒體想罵誰就罵誰,學生在「立法院」、「行政院」如入無人之境。但是,台灣在沉淪,新加坡在上升。為什麼,就是李登輝迷信高度民主,李光耀則搞循序而有限的民主。
事實證明,李光耀是偉大的政治家,李登輝什麼都不是。筆者認為,民主是個好東西,但是實現民主是要有條件的。在國家和民族認同存在尖銳對立的地區,在存在兩種以上宗教且嚴重對立的地區,還有處於國際勢力爭奪的熱點地區,如果急於搞大民主,勢必造成社會嚴重分裂,各種衝突無休無止。新加坡也有民族宗教問題,國家周邊安全也存在極大隱患,聰明的李光耀強調「秩序先於民主」,因此新加坡成功了。而李登輝則撕裂了台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