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新加坡魚尾獅雕像。 作者提供
馬承鈞
九十一歲的新加坡前總理李光耀駕鶴西去,舉世悼念,不禁想起去年新春在新加坡旅行的見聞。
新加坡舊稱新嘉坡、星洲、星島,別稱「獅城」,是一個奉行議會共和制、只有五百多萬人口的小島國。十九世紀初淪為英國殖民地,二戰時被日軍佔領,直至一九六五年八月才正式獨立。
行走在新加坡,很容易體會到這個「亞洲四小龍」是個文化多元、民族和諧、政局穩定、廉潔高效、經濟發達的國際化都會。作為東南亞國家聯盟(ASEAN)成員國,它是亞洲重要的服務和航運中心之一,也是繼紐約、倫敦、香港之後的第四大國際金融中心。在新加坡,人們在公共場合多用英語,但私下裡發現多數公務員也說華語,原來星洲四分之三人口是華人,另外四分之一人講馬來語和泰米爾語。
我接觸的第一個星島人是的士司機,姓黃,人很豪爽,五十多歲模樣。他見我一路目不暇接地觀看街景,不無自豪道:「新加坡是全世界最乾淨的島國,也是全東南亞最安全的地方,因為這裡是華人做主!」他說他祖籍福建漳州,曾祖父一代來南洋淘金,他原在郵局供職,退休後開計程車,已經七八年了。新加坡規定男性六十二歲退休,這樣說來他已年屆七十,真的看不出來!得知我是頭一回來星島,他又打開話匣子:「新加坡綠化率世界第一,乾淨度世界第一,人工瀑布和城市噴泉世界第一,『廉政度』也世界第一勒耶!」
黃先生一連說出幾個「世界第一」,讓我好不吃驚,問他緣由?他笑道:「中國人常說『政通人和,國富民強』,新加坡能有今天,應該是領導人英明有為吧......」
「你指的是內閣資政李光耀先生吧!」
「是的,是他!所以他被我們稱為新加坡『建國之父』!」
說實話,當時我是帶着那本《論中國與世界》的新書到新加坡旅行的。我知道,雖然李光耀本人不說自己是中國人,但這並不影響他被歷代中國領導人親切地稱為「中國人民的老朋友,中新關係的締造者和推動者,有重大國際影響力的政治活動家」。
我遊歷了充滿異國風情的亞拉街、龐大的新達城購物中心、著名的萊佛士登陸地、擁有百年歷史的讚美廣場和市政大廳、國會大廈及銅像雕塑、獅城地標 ─ 魚尾獅花園、夜生活勝地駁船碼頭和星島唐人街 ─ 牛車水等景點,所到之處一律環境優雅、整潔乾淨、惠風和暢、文明有序,時尚裡不乏傳統,豪華中也有淳樸,令觀光客神清氣爽,遊興大增。
白天,我隨意轉悠、體察社風民情;夜晚,我在賓館閉門研讀這本由國家主席習近平親自推薦、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作序的《論中國與世界》,希望從中破解新加坡的奇跡之謎。
李光耀這本書名為「論中國與世界」,說的卻不啻是中國與世界,而是站在全球的視野對新常態的世界做全方位、多元化的審視與評判。全書十章,分別從中國的未來、美國的未來、中美關係的未來、伊斯蘭的未來、民主的未來、全球經濟的未來、教育及自由市場的未來、地緣政治與全球化的未來、李光耀怎麼想等展開,愈讀愈覺得著者視野開闊、高屋建瓴和不同凡響的思維境界。
李光耀在書中多次提及中國,他對中國的總體判斷有兩點:一是中國崛起是大勢所趨,誰也阻攔不了;二是中國崛起的最大阻力在於「中國人的思維」,特別是年輕人的思維。李光耀認為中國文化傳統缺乏創新動力,設施落後、城鄉差異大,但他又認為,這些因素不會影響中國未來一段時期內GDP繼續保持較快增速而領先世界......誠者斯言!
李光耀的粉絲遍佈星島。在國會大廈門口一家咖啡館,我遇到一位中年人,他正在閱讀一份《海峽時報Straits Time》,正好報紙上有一則李光耀出席活動的圖片新聞,遂與他交談起來。這位先生也健談,普通話講的蠻好,他的看法與李光耀的說法如出一轍。他說他正在從事與中國的紡織品貿易,近幾年景氣很好,每年呈遞增狀態,對未來充滿信心。提及李光耀,他說,李光耀主政新加坡三十多年,將一個純粹的中轉港口城市、混亂的殖民地社會,華麗地轉身為在全球地緣政治和經濟中佔據突顯地位、社會清明和諧的重要國家,功不可沒呀!
我問他:「現在李先生已卸任,且年事已高,何以能繼續在新加坡政壇發揮作用呢?」他說,現在全世界都在講「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其實李光耀的偉大就來自他為新加坡締造的「核心競爭力」和「軟實力」,這正是新加坡的幸運所在!
在遊覽小印度和馬來村時,我遇到在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學就讀的三位中國學生,談起留學生涯,他們露出天真的笑靨,一位戴眼鏡的小胖子說:「我校是一所科研密集、名列全球前五十名的世界頂尖大學,我校的教育設施和師資力量是世界一流的,我們擁有包括多名諾貝爾獎得主、來自全球的眾多精英學者......」他一口一個「我校」,讓我很覺意外,僅僅一年多時間,這位來自山東的小伙子居然與新加坡合二為一了!
那天中午,我們在牛車水一家餐館午餐,出售的餐食有新加坡Lasa(拉薩)、魚丸麵、炒粿條、海南雞飯、蝦子麵等等,乾淨衛生,味道不錯,三至五元新幣一份,相當於人民幣十五至二十元,性價比挺高。店主一邊熱情待客,一邊說:「新加坡的飲食衛生世界一流,在這裡你不用擔心以次充好、短斤缺両、地溝油等欺詐顧客的情況,一旦有人違規,法律將會嚴懲,直至他傾家蕩產!」
據說過去新加坡也是「髒亂差」,李光耀主政後,堅決剷除這一影響國家聲譽的頑疾。他強力推行全民微笑和禮貌運動,禁止隨地吐痰、說髒話、亂扔垃圾、公共場所吸煙,制定嚴格的法律予以懲罰。隨地吐痰、亂扔垃圾最高罰款二千新元(約人民幣一萬元),惡劣者最高可處七天監禁和鞭刑。一九九三年,一名叫麥克.斐的美國青年在新加坡因違反法律而面臨鞭刑,驚動了美國總統,克林頓親自出面為他求情,但新加坡並不買賬,結果麥克.斐還是挨了鞭刑和罰款,成為轟動一時的新聞。
重金罰款成為新加坡這座花園城市維持優美環境的「撒手鐧」,也造就了今天新加坡的文明風尚。雖然有人對此略有詬病,但它畢竟是建立在有法可依、執法必嚴、違法必究的前提之下。正如新加坡「高薪養廉」一樣,雖然見仁見智,但它畢竟成就了新加坡政府人員的高效廉政,一切看效果,令我想起鄧小平先生的名言:「不管白貓黑貓,逮住老鼠就是好貓!」
鄧小平一九七八年第一次出訪就是新加坡,一九八八年鄧小平對來訪的李光耀說:「中國改革缺乏經驗,但本領是可以學會的,其中包括向新加坡學習。」著名的「汪辜會談」就是在李光耀斡旋下於一九九三年在新加坡舉行。李光耀曾三十多次訪問中國,與幾代中國領導人有密切交往,被譽為「中國現代化的客座教授」,是他給新加坡帶來了凝聚力、民族和睦、社會安定和文化尊嚴。
三月二十九日,獅城萬人空巷,數萬名新加坡人在大雨中揮淚送別李光耀。偉人雖逝,但他豐厚的精神遺產和影響力卻會超越時空,光耀世界。詩以記懷:
巨人遠去萬眾悲,
一生只為星島飛。
亞太諸國盼崛起,
獅城殊榮全球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