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似心
近年香港多了一個現象,人流暢旺的地點常見年輕人在表演,觀眾看得開心,便隨意放下金錢作打賞。有些人表演並非為賞錢,而是為賞識。
街頭賣藝早在中國存在,賣武、賣唱、氣功表演、玩雜技等。以往讓人聯想到是貧窮,在歐美的地鐵站內表演樂器的也是為生活,但在維也納街頭、巴黎龐畢度廣場等著名旅遊區表演的,帶點浪漫色彩。當然,為生計還是為藝術很易分辨出來。
香港這中西文化混合的城市也就把東西文化共冶一爐。近年香港年輕人興起表演風氣,在尖沙咀區的碼頭、行人隧道、海濱等地;旺角、銅鑼灣;各火車站前;沙田、粉嶺等等,幾個志同道合的拍檔放上不錯的音響器材,便自得其樂地唱着流行歌曲,行人的掌聲是最大的鼓舞。
我有一班熱愛唱歌的朋友,最近應邀到觀塘近碼頭的天橋底,為該區的活化文化和藝術而努力,表演的不少還是老師級,令平日冷清的觀塘海濱,一時間熱情洋溢。
認識了這群唱歌發燒友,才知道他們不會只躲在卡拉OK房,而常爭取機會在旅遊區表演,最常到的是尖沙咀海濱。他們須自行出資請來樂隊伴奏和租場地,唱一首歌花費幾百元,為的是獲得賞識。閒時他們會租社區會堂來表演,請朋友觀賞,舞台、音樂、化妝、衣着皆講究。
每天在交通工具內,身邊總會有許多人在聽音樂或歌曲。你會發覺香港人熱愛音樂的真不少,這是很美妙的現象。音樂能令人心境舒暢,有助減壓,抒發感情。不知西九文化中心將來的發展會是怎樣,香港實在太需要有一塊地方讓人自由表演或坐下來好好欣賞藝術,尤其是對年輕人來說,狹窄的居住環境,更需要可抒發情懷的空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