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 老人也要虛心學習新知識。網上圖片
張衍榮
日前乘公汽(巴士)外出,不料一上車便有位年輕姑娘主動給我讓座。這事令我亦喜亦悲,感觸良深。除了趕緊道謝外,我不無調侃地對那姑娘笑道:「我很悲觀啊,小鬼!」小姑娘很詫異,就問我悲觀什麼?我說:「這不明擺着嗎?你看,一上車你就發現我分明是個老漢,對不對?這說明我老啦!可我自己呢,覺得好像還沒老,至少還沒有老到需要人家讓座的程度嘛。自己沒感覺,可人家看出來了,你說,我能不悲觀嗎?」眾人聞聽,不禁哈哈一樂:不老不老,還不老!
說歸說,笑歸笑,乘客們的寬慰豈能當真。老是客觀存在,老是自然規律,不管承認不承認,接受不接受,「老」都要找上門來。「夕陽無限好,只是近黃昏」,一些人只喜歡聽前半句,不願或不敢面對後半句,說句官話,那不是唯物主義者。問題是「近黃昏」了怎麼辦?是混吃等死,還是老有所學,老有所謀,老有所為?恐怕每個老人都得考慮。尤其身處老年社會不期而至,各種困難與挑戰相互交織,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任重道遠的時候,你能無動於衷?
其次,老與不老是相對的。在單位離退休職工中,我還能算個「兒童團」,單位還希望我發揮「餘熱」,尤其那些比我年長很多的老哥老姐們。他們說:「實事你是辦不了了,實話你能不能幫大家說一說?」
第三,老與不老還有個心態問題,即生理與心理是否同步。俗話說「人老心不老」,倘若心理、生理兩「老」同步的話,這人多半無藥可救了,因此我們每一個老者,心態都應該永遠年輕才是。
第四,「老」應該提得起,放得下,不能當包袱背着,既來之,則安之,該放手的得放手,該捨棄的快捨棄。
第五,人不能倚老賣老。老人雖然閱歷豐富,經驗不少,但時代腳步快,社會變化大,新生事物多,一不留神就很容易落伍(如智能手機、微信等,我就不會),因此還得虛心學習,尤其要自尊自重自愛。
這些「老論」無非老生常談,無人愛聽,也就沒必要現場饒舌了。但車上大家這麼開心一樂,卻讓我十分受用。這種氛圍家裡是找不到的。在家裡,除開小孫子偶爾提及我的「老」外,其他人沒誰把我的「老」掛在嘴邊,我也不希望他們那樣,很多事我還在挑大樑、當主力。雖然我多少有些無奈,但也並非全然不樂意。道理也是明擺着的:能夠幹這幹那,就說明自己身體還行。這可是多少老人都求之不得的啊!
乘着眾人都在興頭上,我緊接着就給小姑娘道喜道賀。小姑娘更詫異了:「啊,我有什麼喜事啊?中五百萬大獎啦?」
我又笑道:「這喜事可比中五百萬大獎大多嘍!請想一想吧,你對一個陌生老漢都這麼細緻入微,充滿善意,熱情禮讓,那麼對你的家人呢?我想,至少不會差到哪裡去吧?這就充分說明你是個心地善良,敬老愛幼的人。由此,我是不是可以推斷,小鬼你將來一定是個孝順公婆的好媳婦呢?如果我說得不錯的話,那麼將來全家老小,當然也包括你的父母,上上下下都給你點讚,你高興不高興,幸福不幸福啊?一個女孩子,天天都很開心,終日都泡在幸福裡,這是中五百萬大獎能買來的?再說,你總該聽說過一些中五百萬大獎的故事吧?你知道有多少人最後硬是鬧得妻離子散,家破人亡啊!所以啊,那一夜暴富,也不見得是什麼大喜事呀!」
這年頭文化多元,思想活躍,觀念超前,女孩子都很開放,尤其在這萍水相逢,彼此都是陌生人的場合,誰還那麼扭扭捏捏,羞人答答呢?因此小姑娘聽罷我的話後,十分坦然地莞爾一笑,同時這也說明她對我的看法還是蠻認可的。而身邊的一些乘客大概也覺得我說的還算有理,便紛紛表示贊同,對小姑娘誇獎一番。
在這「環境友好型」的公汽上,人與人之間可以坦誠相對,既沒有糾結,也毋須戒備,所謂「萬言萬當不如一默」在這裡不適用了。藉着乘客們誇讚小姑娘的當口,我沿着前面的思路繼續感慨道:「小鬼呀,這將來還不曉得誰人走大運,能把你這麼個好媳婦娶回去呢!」
這個時候小姑娘很靦腆地笑了,顯然我這話說到她心坎上了,可我沒料到的是,就像武漢人說的「提起葫蘆根也動」般,乘客們頓時熱鬧開了,公汽上一場關於「媳婦問題」的大討論就此展開,尤其一些上了年紀的老太太,她們對「媳婦問題」更是一言難盡:
「這年頭走運的(婆家)不多,背時的不少啊!」
「可不是麼!人是到你屋裡來了,可心呢,還留在她那個娘屋裡!」
「吃喝拉撒,一切都歸你老傢伙包圓,(她)錢是不出的,事是不做的!」
「撞她娘的鬼喲,連點責任心都沒有,還指望她敬老愛幼?」
當今媳婦們的欠佳口碑,很容易讓人想起一句老俗話: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這其實是社會學意義上的一種馬太效應。正是因有這樣一種效應,所以日常生活中人們聽得最多的,往往不是誰家有位好媳婦,而是那些不脛而走的「品牌故事」(限於篇幅,具體事例恕不贅述)。
平心而論,時下那種感天動地的好媳婦固然並不多見,但令人切齒的恐怕也沒幾個,絕大多數都是「中間派」,她們雖然離「好媳婦」尚有一定距離,但離「壞媳婦」絕對就更遙遠了。眼下的當務之急,顯然不是正確估計各類媳婦的佔比,更不是一味吐槽抱怨,而是如何正確分析產生這種社會現象的歷史原因和現實原因,如何從社會、個體、文化、經濟、風氣、心理等方面去積極探索尋找,從而對症下藥,將這些「中間派」,甚至「壞媳婦」改變成人人點讚的「好媳婦」。當然,這絕非某個階層、某個族群、某個團體所能辦到的,而是需要包括媳婦本人、娘婆兩家在內幾乎所有人的共同努力。說白了,這是全社會的事,是一個難度不小的系統工程。
還需要提及的是,「媳婦問題」雖然只在閭巷之間,但它不僅關乎家庭和諧,甚至也關乎社會穩定,因而與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息息相關。
想到這些,再看闔車之內,似乎無人可置身其外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