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學習通識時,其中一個較多學生難以掌握的技能便是將議題和對應單元畫上關係,闡述相關的基礎知識和要點。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今日香港的關係」為例,其實對大部分同學而言,掌握什麼是非物質文化遺產並不困難。但是,要找出議題和「今日香港」哪個主題、哪些概念有關則需要經常鍛煉。
首先,筆者建議同學可以登入考評局的網頁,提取通識科的課程闡釋或課程補充資料(更新版)。此文件為考評局對通識六大單元的課程大綱,清楚說明各單元下的次主題,並且同學需要掌握的相關內容。但是同學切忌認為只要熟讀大綱便可。此乃同學在學習每一個單元時的架構,同學需在此基礎上加以拓展,例如加入適當的時事例子。
現在筆者將以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和今日香港的關係為例說明。首先,非物質文化遺產與主題一(生活素質)和主題三(身份和身份認同)較有關連。接着同學可以先從生活素質入手。同學不妨先思考下非物質文化遺產與哪個生活素質的層面(經濟、文化、環境、政治、社會)有關?之後,這又對相關層面的生活素質有什麼影響呢?比如在文化方面,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的保留和開拓能夠提升香港居民的生活素質。像是長洲太平清醮和大坑舞火龍這類民族文化和民間藝術,能夠增加香港的文化多元性,支持文化傳承,提升香港居民在文化方面的生活素質。同學亦需留意在推廣非物質文化遺產時,如何同時顧及其他層面的需要(如經濟發展、社區環境),進行取捨和平衡。
此外,在身份和身份認同的主題下,同學亦可思考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對香港居民的身份認同有何影響。例如非物質文化遺產能夠提升香港人的身份認同,因為香港的獨有文化能增強香港人的歸屬感。■鄺嘉莉 文憑試通識科5**狀元、港大工商管理及法律系三年級生
延伸閱讀:
1. 《(香港非物質文化遺產)清單》,康文署網站,2014年10月9日,http://hk.heritage.museum/zh_TW/web/hm/cultural/inventory.html
2. 《麒麟舞的歷史》,世界客屬總商會網站,http://www.whkba.org/zh/ShowArt.aspx?id=280
3. 《大坑舞火龍》,香港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協會,http://unesco.hk/index_topic.php?did=207968&didpath=/192116/195790/207964/207968
■香港文匯報記者 戚鈺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