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姚兆聰向記者介紹機管局工作。 羅繼盛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羅繼盛)每逢颱風襲港,本港的航空交通很多時都會受到影響,部分航班被迫延誤,甚至取消。機管局指有需要時會預早與航空公司進行協調,實行「航班重編運作」安排,提早讓航空公司通知旅客最新安排,避免大量旅客滯留機場。但隨着機場將於今年10月提升跑道每小時最高容量至68架次的設計最高上限,未來機場或需更長時間才可回復航班正常運作。機管局昨日指出,未來如發生大規模的航空延誤,將會愈來愈難處理,一切要待「三跑」落成後,情況才會改善。
天文台早前預計,本港風季可能於6月或以後開始,預料有4至7個熱帶氣旋進入香港500公里範圍。機管局昨日在機場航班指揮中心簡介機場應對惡劣天氣的措施。
機管局署理總經理(飛行區運作)姚兆聰表示,不只是香港機場的上空,只要香港飛行情報區受到外圍惡劣天氣影響,當局就要實施航空交通管制以策安全,有需要時會實行「航班重編運作」安排。
他以去年9月颱風海鷗襲港為例,天文台於9月15日下午12時40分懸掛3號風球,同日晚上10時30分懸掛8號風球,但機管局於當日下午4時已準備實施「航班重編運作」安排,並於晚上7時起要求航空公司提交航班時間表。機管局於晚上9時批准航空公司提出的時間,並確認翌日早上的飛機升降安排。
姚兆聰又指,機管局亦會與機場同業保持聯繫,協調各機構的應變措施,例如安排食肆延長服務時間,增加臨時航空公司服務櫃位及登記櫃位設施,協助處理旅客。機管局人員亦會組成旅客關顧組,向受影響旅客提供樽裝水、乾糧、毛氈等。他們亦會透過機場廣播、網站、傳媒、手機應用程式等發布最新消息。他們今年亦已舉行大型演習,讓各機構和部門演練應變措施。
實施冬季時間 機場將「食滯」
現時機場實行夏季航班時間,平均每日航空交通量為逾1,100架次,跑道每小時最高容量為67架次。不過,本港機場將於今年10月28日實施冬季航班時間,屆時跑道每小時最高容量將提升至每小時68架次,達到機場雙跑道系統的跑道容量的最高設計上限。
姚兆聰指,香港機場去年全年飛機起降量達39.1萬架次,較原估計的2018年提早4年達標。而在雙跑道系統每小時最高設計容量每小時68架次下,預計2016至2017年將達到每年飛機起降量42萬架次,但機場的緩衝容量將愈來愈小。
航班取消「慘況」愈見嚴重
姚兆聰稱,一旦發生大規模的航空延誤,將會愈來愈難去處理,機場回復航班正常運作的所需時間,會由1天增至1天半甚至更多,甚至航班取消的情況愈來愈嚴重。而當「三跑」落成後,每小時容量將可增至102架次,對機場應付惡劣天氣和突發事件「一定有幫助」,情況更可即時改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