藝術品拍賣價屢創新高,反映億萬富豪人數增加,提高藝術品需求。然而,藝術品價格大幅「跑贏」其他商品,也折射出近百年來富者愈富、貧者愈貧的現象。
法國畫家塞尚作品《聖約瑟堡的風景》在1913年一次拍賣會上,以6,700美元成交,刷新當時的世界紀錄。按通脹換算,當年「紀錄」其實只相當於目前的16.3萬美元(約126萬港元),即使按人均國內生產總值換算,也只有87.5萬美元(約678萬港元),與現今動輒過億美元的藝術品成交價相比,是小巫見大巫。
億萬富豪有能力用更多錢購買奢侈品,意味財富相對而言更集中在小撮人手上,一般人則變得更貧窮。這些巨富一般集中競投最高檔的藝術品,使價格更趨極端,去年約0.25%最昂貴藝術品已佔全球拍賣總額逾1/3,中低價藝術品則交投淡靜。
藝術民主化打回原型
文化工業在上世紀興起後,中低收入階層逐漸通過市場力量影響文化產品,這現象稱為藝術的「民主化」。當大筆資金湧入競爭藝術品,將令市場結構重回19世紀時的不平等,藝術界亦可能因應市場改變而回復舊觀,依賴少數富豪生存,使他們控制市場品味,一般人則難以參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