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5月27日 星期三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文化視野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一新美術館」開幕首展 從傳統藝術中尋真求新


放大圖片

■孫燕華(左)與楊春棠。 張岳悅 攝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張岳悅)由孫少文基金會創辦、屬非牟利機構的民間美術館「一新美術館」日前舉行開幕典禮,美術館的首個展覽「一新百年:一濤居藏二十世紀中國繪畫」亦正式揭幕,由即日起至10月17日,展出齊白石、黃賓虹、徐悲鴻、張大千、林風眠、吳冠中及饒宗頤等13位中國繪畫大師的共四十幅作品,呈現中國繪畫發展的百年面貌。

「一新百年:一濤居藏二十世紀中國繪畫」的展品全部選自「一濤居」藏品,大部分首次公開展覽。展覽以近百年中國畫壇發展趨勢及轉變為基礎,反映中國繪畫多元風格的同時,探討畫家如何從中國傳統藝術中尋真求新。一新美術館總監楊春棠說:「從一個角度看大師的作品和成就是此次展覽的主線,以時間為脈絡梳理,可見到中國畫由傳統走向新階段的過程。」

楊春棠透露自己偏愛徐悲鴻的《八駿圖》、呂壽琨的《雨後維港》及丁衍庸的《貓與雀》,因為「《八駿圖》中的馬有的在河邊飲水,有的自山坡跑下,這種動靜結合的畫面是傳統畫中比較少見的,而他畫馬也是期望那時的中國人如馬般奔跑及勇敢抗戰;呂壽琨是香港本地畫家,《雨後維港》一作即是傳統與現代的結合,運用了現代人從飛機上向下望的獨特視角;丁衍庸的作品則既有中國畫的傳神,又慣以幽默、誇張手法去表現。」此次展覽聚焦大師作品,日後的策展方向又是怎樣?楊春棠表示,「一新美術館」的活動將以中國內地及香港文化藝術為重點,未來將舉辦香港油畫展、香港製造品牌產品展、瓷器展等,「在推廣中國文化的同時,我們還想將有潛質的本地新人藝術家介紹給大眾。」

而談及創立美術館的初衷,孫少文基金會主席孫燕華表示:「『一新美術館』的創立,是想讓公眾有更多的機會接觸藝術,尤其是香港和中國藝術。基金會希望能藉着這個平台,全力推動香港文化藝術發展,並將源遠流長的中華文化藝術發揚光大。我們深信,文化藝術所蘊藏的力量可以提升個人修為,為社會帶來積極且美好的影響。未來我們將與一些香港藝術家及畫家、收藏家、學者及文化機構合作,舉辦專題展覽、講座、導賞等活動。」

相關新聞
出去走走,共探香港藝團的百年發展大計 (2015-05-27) (圖)
千里之行始於足下 (2015-05-27) (圖)
PAY FOR THE FREE SHOW (2015-05-27) (圖)
「一新美術館」開幕首展 從傳統藝術中尋真求新 (2015-05-27) (圖)
80後收藏家曹荻明 用小文玩詮釋中國大文化 (2015-05-23) (圖)
出身世家不驕 學藝一絲不苟 (2015-05-23) (圖)
市場觸覺敏銳 推廣百姓收藏 (2015-05-23) (圖)
慧眼識真:鑒別沉香三大要領 (2015-05-23)
慧眼識真:鑒別紫檀四大實驗 (2015-05-23)
2015兩岸筆會 促使一加一等於無限 (2015-05-20) (圖)
「紅高粱家族」添新員 晉劇版首演凸顯地方民俗藝術 (2015-05-20) (圖)
李嵐清篆刻書法素描藝術展在杭開幕 (2015-05-20) (圖)
八大博物館仿真名畫走進校園 (2015-05-20) (圖)
博物館數碼化成趨勢 (2015-05-16) (圖)
走東走西:英國貴族私學 (2015-05-16) (圖)
深圳城市影像展定格「福田25小時」 (2015-05-16) (圖)
中國作協訪港交流 讚香港文學難能可貴 (2015-05-16) (圖)
空中花園藝術野餐派對 尋找生活中的工藝美學 (2015-05-13) (圖)
江衡:用媚俗抵抗世俗 (2015-05-13)
法藍瓷設計大賽杭州開啟 (2015-05-1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文化視野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