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隨想國:寓教育於娛樂


興 國

據台灣的電視新聞報道,有一位教師會在學生的聯絡簿上,畫上漫畫,寫幾個字。漫畫有趣,文字幽默,很受學生歡迎,人人放學後都會翻閱聯絡簿,成為回家後的樂事,也會照着漫畫加文字的意思,去照着做。比如未交功課的學生,會看到一個大人伏在桌子上,文字好像寫的是難過。學生便一定會補交作業。

這應該就是寓教學於娛樂吧?然而,在學校的教育裡,這樣的情形應該是萬中無一吧?在香港,如果有教師在小學生的聯絡簿上,也以漫畫來表達,會不會被家長投訴?然後他們被學校警告?教育單位能接受這樣的觀念嗎?我很懷疑。

儘管我們都知道,教育如果能有趣,學生學習的興趣一定會大增。但是,教育就是教育,娛樂就是娛樂,兩者幾乎沒有結合的可能。就連電視節目,都鮮能達到寓教育於娛樂的效果。在香港,既有娛樂性又有教育性的節目,我可以說還未看到過。

不過,內地就有這類節目,比如我最近追看了幾個星期的《大師音樂課》就是。那是北京衛視的節目,由兩位內地著名的歌手韓磊和楊鈺瑩,以及現居台灣的歌手林志炫和曹格,教導十六個純真少年唱歌,除了教唱之外,還教他們做人的道理,對家庭和世界該持有的態度等等,看得我感動萬分,甚至會熱淚盈眶。因為那些唱歌的少年,純真地回答唱歌時心中想起什麼,有寄讀生會想起生病母親到宿舍探望的親情;有姐姐在外國讀書的妹妹,說唱時盼望能和姐姐說話等。

順着情景,在教導少年時,說出具有啟發性的話語,我覺得這是《大師音樂課》最吸引人的地方,加上有老、中、青、少的不同歌手演繹不同的歌曲,娛樂性高得很,且教育性同樣高。香港,什麼時候也有這類不單只是唱歌和搞笑的節目呢?

相關新聞
百家廊:當「孩子王」的時光 (2015-06-04) (圖)
琴台客聚:山寨無文化 (2015-06-04)
思旋天地:兒童七彩性格潛意識 (2015-06-04)
隨想國:寓教育於娛樂 (2015-06-04)
方寸不亂:與恐襲擦身而過 (2015-06-04)
翠袖乾坤:久違了,荔園! (2015-06-04)
獨家風景:顛覆傳統的信任 (2015-06-04)
百家廊:殘疾人的愛情 (2015-06-03)
琴台客聚:愁予.詩仙.酒仙 (2015-06-03)
生活語絲:烈士《老照片》 (2015-06-03)
天言知玄:自 由 (2015-06-03)
鵬情萬里:抗日難童的吳媽媽 (2015-06-03)
翠袖乾坤:范冰冰兌現承諾 (2015-06-03)
路地觀察:勞永樂的疫苗論(二) (2015-06-03)
百家廊:賣饃饃的小生意 (2015-06-02) (圖)
聊易談經:引 言 (2015-06-02)
思旋天地:澳門應多元發展 (2015-06-02)
發式生活:童年時回鄉探親的經歷 (2015-06-02)
見多識廣:松廳與一個中國女人的抗戰 (2015-06-02)
翠袖乾坤:加工食品大疑惑 (2015-06-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