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4日 星期四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獨家風景:顛覆傳統的信任


呂書練

香港在回歸後不久,就遇到來勢洶洶的亞洲金融風暴,令安逸了近半世紀的港人受到前所未有的心靈震盪,所以,到二零零八年由美國次按引起的金融海嘯雖然風勢更狂飆,但香港卻很快恢復過來。然而,「海嘯」對西方人的影響卻至今仍如活在夢魘中。本屆澳門藝術節壓軸節目、德國當代人氣劇作家福克.李希特(Falk Richter)的舞台劇《信任》就有深刻的反映。

後台傳來一陣陣猶如海嘯般的風聲,在空蕩蕩的舞台上,十幾位男女各自以不同的姿勢站着、坐着或躺着,甚至倒墜、旋轉,無聊地扭動着身軀,狀似掙扎,一段語速倉促的旁白道出他們內心的空虛和擔憂,生活沒有目的,對社會和人都失去信心??

看外語舞台劇最大障礙是語言隔閡,少了點地道對白的意會和共鳴,幸好,強烈的多媒體音響、音樂,以及舞蹈、布景等外在語言,增添了氣氛,也填補了空白。福克.李希特擅長結合戲劇與舞蹈等不同類型的表演詞彙,他不但重視文本,也講究演出形式和舞台美學。本劇就是典型例子。

沒有妙趣橫生的對白,或針鋒相對的激辯,也沒有回合承轉的劇情,台上是零零散散的人,欠缺邏輯卻連珠帶炮式的冗長敍述營造一種緊張氣氛,也呈現了經歷過金融海嘯後,人們產生被騙的憤慨情緒。

台上的演員並無固定角色,他們面目模糊,位置是流動的,身份也可變動,既是個體,也是群眾,但他們不代表自己,只代表一種聲音,不斷重複「我究竟想說甚麼呢?我不知道」、「我想改變世界,但父親死了??」結果,「我忘了自己想要甚麼」,最終「我開始改變自己」。

此外,舞台設計本身也增添觀賞價值。那看似無章的生活化舞台實為一道頗具心思的裝置作品,舞台的半空騰出一個猶如舊電視機的「視窗」,「窗內人」燈光下的肢體動作,跟昏暗的主台形成對比,既像一幅意味深長的繪畫作品,也象徵人心隔絕的現實世界。

顯然,編導顛覆了傳統舞台劇的結構,以旁白、獨白、自白來揭示人們對前景的迷茫、迷糊和迷惑,而強烈的現場氣氛旨在促使觀者反思,而非回味其雋永的故事。

相關新聞
百家廊:當「孩子王」的時光 (2015-06-04) (圖)
琴台客聚:山寨無文化 (2015-06-04)
思旋天地:兒童七彩性格潛意識 (2015-06-04)
隨想國:寓教育於娛樂 (2015-06-04)
方寸不亂:與恐襲擦身而過 (2015-06-04)
翠袖乾坤:久違了,荔園! (2015-06-04)
獨家風景:顛覆傳統的信任 (2015-06-04)
百家廊:殘疾人的愛情 (2015-06-03)
琴台客聚:愁予.詩仙.酒仙 (2015-06-03)
生活語絲:烈士《老照片》 (2015-06-03)
天言知玄:自 由 (2015-06-03)
鵬情萬里:抗日難童的吳媽媽 (2015-06-03)
翠袖乾坤:范冰冰兌現承諾 (2015-06-03)
路地觀察:勞永樂的疫苗論(二) (2015-06-03)
百家廊:賣饃饃的小生意 (2015-06-02) (圖)
聊易談經:引 言 (2015-06-02)
思旋天地:澳門應多元發展 (2015-06-02)
發式生活:童年時回鄉探親的經歷 (2015-06-02)
見多識廣:松廳與一個中國女人的抗戰 (2015-06-02)
翠袖乾坤:加工食品大疑惑 (2015-06-02)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