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學修 全國政協委員 香港中華出入口商會會長
在政改方案即將表決之際,港澳辦主任王光亞、基本法委員會主任李飛和中聯辦主任張曉明與本港立法會議員在深圳就政改會面,坦誠交換意見。王光亞主任重申中央堅定不移地支持香港依法如期實現2017年行政長官普選,只要有百分之一的希望,中央仍會盡百分之百的努力,不會放過任何一個機會。社會上希望政改通過的主流民意不容違逆,立法會議員應尊重順應民意,勇於承擔,正確行使手中的權力,為推動香港民主發展和社會進步作出無愧於歷史的貢獻。
儘管反對派議員仍然矢言要否決按照人大常委會「8.31」決定所設計的政改方案,但中央仍秉持開放態度,釋出充分誠意與之溝通,希望推動政改方案落實。無奈一部分反對派議員仍「冥頑不靈」,聲稱將否決政改方案。事實上,反對派罔顧民情民意,拒絕溝通協商的做法並非首次。這種嚴重與議員職責不符、挑釁香港憲政法律的行為,在不久後的選舉中必定受到選民的懲罰。
落實普選符合社會整體利益
不同派別人士,對於政改議題意見不一,本屬正常現象。但隨着政改推進,現階段絕大部分市民更希望先落實目前的政改方案,維護社會穩定和諧,然後才逐步謀求改進。普選是香港長期等待的機會,包含了不少前人的努力及貢獻,市民們對民主進步的期盼轉化為強大的民意,成為現下推動政改的最大動力。若能實現普選,將是民主進程的大飛躍,不僅對政制發展有益,也能夠為經濟發展提供動力和支持。政治必須於社會民生做到互惠互利,才是香港所需要的真正的民主。
香港如今在政制發展上取得的成就,在港英管治的156年間是無法想像的。香港開埠以來,共有28名港督,但他們在任上的權責,是由英女王任命,由英國政府授權管治,主要負責社會經濟、民生等事宜。港人所享有的民主權利是極其有限的,香港人參政議政的自由度非常有限,更不用說什麼「港人治港」了。這樣的前提背景下,香港不可能會有普選,「一人一票」選出行政長官更是天方夜譚。現在普選機會幾乎是「唾手可得」,香港應抓住機遇邁出民主政制的關鍵一步,擺脫政爭內耗,集中精力發展經濟,惠益民生,這符合香港社會的整體利益。
通過政改是最好的下台階
中央一直依照《基本法》規定,在「一國兩制」方針下,實現「港人治港」、高度自治。香港人之前無法享有的權利,在回歸後得以兌現,社會的核心價值得到了有效保護。但社會上卻有人打着「民主」的幌子,肆意擾亂香港管治,對抗中央,不顧國家安全與整體利益,罔顧香港是中華人民共和國一部分的事實,妄圖將香港變作獨立的政治實體。反對派議員以子虛烏有的「國際標準」,衝擊香港憲制,抹黑衝擊中央管治權,這種做法缺乏法理和情理,得不到社會的認同,更對社會造成破壞性影響。香港因為持續的政爭內耗已經付出沉重的代價,經濟發展速度減慢。政改如無法順利通過,將產生嚴重後果。反對派如一再堅持反對立場,拒絕接受現實而阻礙普選方案的通過,不僅有違議員職責,更將辜負選民的信任和選擇,缺乏政治人士應有的風度、胸襟和遠見。
唱反調是意氣用事之舉,對政治及社會進步沒有建設性幫助。希望反對派議員能夠審時度勢,腳踏實地,為市民和社會做有益的、有用的事情。尤其在政制發展之路上,不要辜負中央政府的一片苦心和努力,以求大同、存大異的精神,拋開一黨一己私利的束縛,投下神聖的一票,共同構建一個更好的將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