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 莉 九龍城工商業聯會主席
中央3位官員與本港立法會議員在深圳會面,為通過香港特首普選方案盡最大努力。特區政府已向立法會發出正式通知,港府將於6月17日的立法會大會上動議辯論政改立法草案。落實普選關乎香港的整體利益,要走穩、走好香港民主發展路,掌握政改方案通過關鍵票的反對派立法會議員必須觀大勢、順民意、擔道義。國家穩步崛起、民族復興是不可逆轉的大勢,廣大市民渴望普選意向清晰。應該通過政改、實現普選,讓香港走出政治爭拗的慣性怪圈,集中精力拚經濟、拚發展,營造和諧安樂的社會環境,再創新輝煌。
古語云:「不謀大勢者,不足以謀一時;不謀全局者,不足以謀一隅。」香港民主的目的是什麼?香港的未來在哪裡?這是香港民主發展不能不思考的問題,唯有看清香港與國家發展的大勢和前景,香港民主之路才能少走彎路邪路。國務院港澳辦主任王光亞指出,所謂觀大勢,就是看世界潮流、看國家和民族的發展趨勢、看香港的發展前途。伴隨着信息革命的突飛猛進,當今世界正在發生着巨變。祖國內地的發展更是一日千里,正進入全面深化改革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的歷史時期。這就是香港民主發展的大勢所趨。
普選要與國家發展順勢而行
香港普選要與國家發展的大方向順勢而行。這意味着香港的民主發展必須在基本法和全國人大常委會有關決定的框架下進行,普選必須顧及國家主權、安全和發展利益,普選產生的行政長官必須是愛國愛港人士,普選制度設計必須符合香港的實際情況和法律地位,並兼顧社會各階層的利益。只有處理好「一國」與「兩制」、民主與法治、中央與特區之間的關係,香港找到兼顧香港與國家利益的共識和方向,讓港人重新團結、重新飛躍、重拾希望,一同為香港創造新的奇蹟,創造社會發展、經濟向前、民生改善的大時代。
如今,距離普選只有一步之遙,每一位真心為香港、為國家好的人,沒有理由不去珍惜這一來之不易的民主發展機會。面對國家發展與歷史前進的大勢,是選擇與國家漸行漸遠,一步步滑向激進,執意否決政改,走向民意的對立面,把自己逼進「死胡同」還是順應大勢支持政改,成為中央和廣大市民所期望的建設性力量,給自己和香港創造海闊天空的新局面,立法會議員需要深入思考,仔細權衡,明智抉擇。
眾所周知,香港近年事事政治化,社會撕裂、內耗不止,導致發展停滯、創新乏力。中國社科院5月15日於北京發布的最新《中國城市競爭力藍皮書》中,香港綜合經濟競爭力13年來首次桂冠旁落,被深圳超越。藍皮書預計,到2015年,香港的經濟規模將落後於北京、上海、廣州、深圳等內地城市。香港曾經是「亞洲四小龍」之首,人均GDP數倍於韓台,2002年,新加坡的GDP是905.8億美元,香港的則是1663億美元。但到了2012年,新加坡的GDP達到2747億美元,而香港為2633億美元。只用了10年時間,新加坡的GDP已趕超香港。2013年香港人均GDP為3.8萬美元,更較新加坡的6萬美元,低約三分之一。
通過政改重建與中央互信關係
香港已到「逆水行舟,不進則退」的時候。內地和亞洲的大城市都在集中精力發展經濟,取得成績超越香港。居安思危,難道我們還能將這個落後於人的警號視而不見嗎?若反對派議員堅持綑綁否決政改方案,香港繼續糾纏在沒完沒了的政改爭拗中,只會進入一個全港皆輸的局面,港人對此能無動於衷嗎?
中聯辦主任張曉明在此次會面時指出,長期以來,有關政制發展問題的爭拗一直沒有間斷,耗費了特區政府太多的時間、精力和太多的社會資源。可以說,政制之爭「累港久矣」。希望所有真心誠意為香港好的立法會議員,應冷靜反思香港存在的問題,在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背景下,調整自身的政治定位和立場,拿出勇氣支持通過政改方案,重新建立與中央政府互信互動的良性關係,打破香港政制發展的困局,令香港有機會把握國家發展的東風,重拾競爭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