資深傳媒人 梁立人
資深傳媒人及作家屈穎妍與《明報》決裂,其後在「女人心」專欄,以《道不同不相為謀》為題,聲言恥與《明報》為伍引起全城熱議,《明報》方面亦「不甘示弱」,上周五於其「編輯室手記」刊登文章,對屈穎妍冷嘲熱諷。
明報向來自命是中立持平的報紙,一向受一些中產階級和知識分子捧場,該評論一出,不但公信力蕩然無存,更引來社會各界不滿和抗議。其實,屈穎妍因理念不同,和明報割席是平常不過的事,明報對此小題大作,對屈穎妍反唇相稽,已有失度量,最令人不解的是,文章指,原本以為「出身左派家庭讀左校」的屈穎妍「尚算出淤泥而不染」,但後來「終於明瞭,洗腦的極致是,被洗腦者渾然不知」。明報將傳統的左派愛國學校視作污泥,很明顯已經失去了中立持平,站到右派那一邊去了。可憐明報自誇是知識分子的報紙,卻連最基本的歷史常識也不懂。
香港的歷史,可以說是中華民族難以忘懷的恥辱記載,第一次鴉片戰爭後,英國强迫清政府於1842年簽訂《南京條約》,割讓香港島。1856年英法聯軍發動第二次鴉片戰爭,迫使清政府於1860年簽訂《北京條約》割讓九龍半島,即今界限街以南的地區。1894年中日甲午戰爭之後,英國逼迫清政府於1898年簽訂《展拓香港界址專條》,强租新界,租期99年,讓當時香港的面積擴大了十倍之多。直至1997年6月30日,歷盡滄桑,香港最後才回歸祖國懷抱。雖然說,香港一百多年的殖民統治讓香港人安居樂業,然而,明報的言論將傳統愛國學校視為污泥,將當年的殖民管治政府視為正統,那和當年汪精衛甘當兒皇帝,將日本視為母國又有什麼不同呢?其實,被洗腦而渾然不知的並非屈穎妍,而是明報諸君,他們已被殖民教育洗了腦,「西風吹得明君醉,直把香港當倫敦」!
令人痛心的是,風骨盡失,認賊作父的並非只是明報諸君,香港知識分子中大有人在。最近,教協舉辦的第二十六屆「中學生好書龍虎榜」,把《香港城邦論Ⅱ光復本土》這「港獨」魔經列入60本「中學生好書」的候選書目之一。眾所周知,城邦派的教主陳雲以邪教組織手法,分封追隨者「將軍」、「元帥」頭銜,吸納青少年成為他的信徒,進行反社會、反人類、反國家的暴力活動。教協有一些人為了反對中央政府,大力推薦「港獨魔經」,煽動青年人為他們火中取栗,說明教協已經淪為偏激的政治組織了。
中國人一向提倡尊師重道,教師的社會地位超然,作為一個教師專業團體,應有「傳道、授業、解惑」的責任和承擔,但教協不但沒有引導青年走正路,還將導人向邪的魔經推薦給思想尚未成熟的中學生,以教協成員的認知,難道不明白香港城邦的意義,難道不知光復本土的性質?他們這樣做,難道不是把香港學生往邪路上帶,將香港往死路上推嗎?其用心之惡毒,令人毛骨悚然,這樣的一群人,好意思將萬世師表的光環頂在頭上嗎?
在風起雲湧的國際形勢中,有熱血的中國人每天都難以掩飾內心激動,中國人在南海自己的領土上動工,美國勾結日本肆無忌憚地指手畫腳,美國國防部長聲言會將六成的海軍力量進駐南海,喝令中國立即停止在自己的領土上填海建島,惡言厲色,如同主家喝罵家奴,幸而今日中國已非吳下阿蒙,否則當年甲午海戰的悲劇又將重現。作為一個已晉身世界強國的的中國人,對美國的狂妄無禮,無不感到氣憤。明報諸君難道還會將自己強大的祖國視作污泥,將游弋南海的美國戰艦當作吉祥的蓮花?教協眾小難道還想藉機在香港建立城邦,和美日一同對付久經憂患才站起來的十三億人民?
西方社會有斯德哥爾摩症候群之說,是指犯罪的被害者對於犯罪者產生情感,甚至反過來幫助犯罪者的一種情結。當被劫持者的生死操控在劫持者手裡,劫持者讓他們活下來,他們便不勝感激。他們與劫持者共命運,把劫持者的前途當成自己的前途,把劫持者的安危視為自己的安危。卻把解救者當成了自己的敵人。這種情況中國人另有一種說法,叫為虎作倀,反中亂港者就是被西方猛虎吃掉的人化身的倀鬼,他們將自己的祖國當敵國,把自己的同胞叫蝗蟲,反過來幫老虎迫害善良的同胞,他們自以為高人一等,其實不過是一隻沒有靈魂的倀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