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檢索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首頁 | 要聞 | 香港 | 內地 | 台灣 | 國際 | 評論 | 財經 | 地產 | 投資理財 | 教育 | 副刊 | 娛樂 | 體育
2015年6月23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百姓故事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八旬翁義教書法 育童三千摘百獎


放大圖片

■朱禮良正在給孩子們上書法課。 趙勇 攝

南京退休園丁 十年勤耕結碩果

前不久的一個周日,在江蘇省南京市棲霞區西崗街道攝山星城小區,清晨5點半,天還沒透亮,81歲的朱禮良就起身了。吃完早餐,朱禮良拿起書桌上一疊寫着工整隸書的宣紙,小心地翻看了一遍,然後仔細疊好,放入一個黑色提包內,隨後拎着包出門了。 時間到了早上7點,雖然是周末,但此時街上已經很熱鬧,「朱老師,去上課啊。」拎着菜籃子的熟人遠遠看到朱禮良,禮貌地跟他打招呼,朱禮良一路不斷點頭微笑,來到了離家不遠的攝山星城小學,他2006年創辦的「免費書畫培訓班」就設在這所小學校幾間臨時借用的教室內。十年來,培訓班已經培養出上百名在內地各項少兒書法大賽中頻頻拿獎的小書法家,朱禮良也成了為人熟知的「小書法家之父」。 ■香港文匯報記者 趙勇 南京報道

位於一樓的教室裡,71歲的賴朗輝已經在整理課桌和椅子,賴朗輝與朱禮良一樣,也是培訓班的老師。「朱老師,來啦。」賴朗輝跟剛進門的朱禮良打着招呼。「賴老師,你來得早啊。」朱禮良一邊應着,一邊放下提包,幫手收拾起課桌椅。10分鐘後,76歲的劉正海和68歲的吳廣鑫也到了教室,他們一個教繪畫,一個教書法,這四名退休教師,就是培訓班的全部師資力量。

四個老人辦免費培訓班

按照課程表,當天上午各有兩堂書法課和美術課,七八十個孩子將被分成三個班,8點30至9點30,兩個班學書法,一個班學美術;9點40至10點40,兩個班美術,一個班書法。

快上課了,孩子們陸續趕到,這些孩子最大的12歲,最小的6歲,都是攝山星城小學和附近小學的學生,最遠的學生來自臨近棲霞區的鎮江句容市。「朱老師早。」孩子們進教室時,都會禮貌地跟教室門口的朱禮良問好。

開課了,朱禮良拿出隸書範稿發給孩子們,孩子們臨字的時候,81歲的他在教室裡來回巡視,矯正着孩子們握筆的姿勢。12歲的孫睿澤已經跟朱禮良練了5年書法,在全國及江蘇省少兒書法比賽中多次拿獎;10歲的陳蕙學了3年半,也捧回了一大堆比賽獲獎證書。「你們知道朱老師今年多大年紀了嗎?」出乎意料,這個問題引來了全班孩子爭相回答,「81歲」。「朱老師的範稿上都寫着,我知道,朱老師教我們練字,很辛苦的。」陳蕙拿出範稿,果然有「朱禮良81歲」的工整署名。

10點40,當天的書畫課結束,家長們陸續趕到,「朱老師,我家小孩現在回家也練字,也沒那麼調皮了,真是要多謝你啊。」不斷有熟識的家長跟朱禮良打着招呼。

學生捧頭獎 老師不敢信

時間拉回到2006年,攝山星城小區剛剛建成不久,退休書法教師朱禮良看到小區裡很多孩子放學後整天就是打遊戲,就萌生了辦免費書畫培訓班的念頭。「街道領導也很支持,當時就在街道找了個空置的房間,擺好桌椅就開班了,我教書法,另外一個老師教畫畫。」

朱禮良至今還記得,培訓班接收的第一個學生是6歲的馬雲飛,「一開始很多家長不相信上書法課不要錢,報名的不多,只有十來個孩子。」慢慢的,報名的孩子也多了起來,連南京主城區、鎮江句容市等周邊地區,也有不少孩子慕名而來。

2008年,培訓班的孩子在全國「谷城杯」少兒書畫大賽中一舉捧回了5個書法類一等獎。「接到組委會的電話時,我還有點不相信,後來看到少兒書法報上登的獲獎名單,我才曉得,這個班有成果了。」

十年堅守教出三千弟子

現在,培訓班每年春夏秋季開班,春秋兩季是每周日上半天課,夏季時利用暑假時間,在8月份會連上一個月課,十年來,從培訓班走出的小學員已經超過3,000人。小學員們每年都要參加多場南京、江蘇乃至全國的書畫大賽,有些孩子上了初中後,家長也會經常帶他們回來看看朱禮良和其他老師。

辦班十年,每到節假日,朱禮良和其他老師們都不能出遠門,周末跟家人一起出遊,對這些老人是奢侈的。「那麼多孩子,你不能扔下他們不管。」朱禮良說,就是碰上清明這樣的日子,給先人掃墓也得讓路於上課。朱禮良的家人也勸過他,「年紀大了,就不要這麼辛苦了。」但朱禮良覺得,能夠讓這些孩子喜歡上書法繪畫,能夠把自己的東西教給孩子們,「累一點不怕。」

相關新聞
八旬翁義教書法 育童三千摘百獎 (2015-06-23) (圖)
培訓班帶起數十義務組織 (2015-06-23) (圖)
侗族四代「楊家匠」 贈港「同心」風雨橋 (2015-06-14) (圖)
技藝精湛 建造無需一顆鐵釘 (2015-06-14) (圖)
傳承文化自籌50萬建博物館 (2015-06-14) (圖)
面臨挑戰 憂手藝傳不過五代 (2015-06-14) (圖)
7年義務救援345次 商丘水上救援隊拯救49人生命 (2015-06-12) (圖)
「人網」戰術效率高 (2015-06-12) (圖)
最大收穫:影響大家齊行善 (2015-06-12) (圖)
進校園宣傳 普及安全知識 (2015-06-12)
長江救援志願隊 為生命續航 (2015-06-08) (圖)
年值守9000小時 溺亡人數降七成 (2015-06-08)
「科學救人」 以「三優先」為原則 (2015-06-08) (圖)
李仁清用拓片留住歷史 (2015-06-06) (圖)
曾獨宿荒山 懸絕壁作業 (2015-06-06)
高浮雕拓片技藝 成鄭州非遺項目 (2015-06-06) (圖)
選聘學徒 首重品德 (2015-06-06)
春燕築巢敬老 孝心融通族群 (2015-06-01) (圖)
「既做護理員又做管理員」 (2015-06-01) (圖)
猴癡救猴一命 猴王攜子謝恩 (2015-05-3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百姓故事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年度財政預算案 
2020年兩會 
2019全國兩會 
「逃犯條例」修訂 
亞洲文明對話大會 
首屆粵港澳大灣區媒體峰會 
建國70周年 
施政報告2019 
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 
基本法30周年 
四十不惑 
駐港部隊軍營開放日 
科創潮流音樂嘉年華 
拘捕黎智英 
香港教育高峰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