黎耀康
希臘債務談判峰迴路轉,該國在國際債權人面前「企硬」多時,至昨日終於稍為表現合作姿態,提交經濟改革方案,讓市場看到化解危機的曙光。然而雙方遲遲未有最終協議,一步步逼近月底還款「死線」,希臘總理齊普拉斯想討價還價拿盡好處,再上演一幕回心轉意留在歐元區的「華麗轉身」,結果還是淪為一場匆忙急就章的鬧劇。
希臘看準歐盟不樂見該國脫歐,故一直不肯放軟立場,甚至大談脫歐的可能性,並擺出任由談判破裂的姿態。隨着違約限期逼近,歐元區不得不應齊普拉斯要求,召開緊急峰會。齊普拉斯政府態度持續強硬,很大程度出於討好選民。希臘經濟近年在緊縮政策下大幅衰退,引起國民極為不滿,甚至認為「三巨頭」歐盟、歐洲央行和國際貨幣基金組織(IMF),與納粹德國無異。因此,儘管歐洲人對希臘愈來愈反感,執政激進左翼聯盟在國內支持率卻居高不下。
面對態度最強硬的德國,希臘同樣想鑽空子。德國總理默克爾想維持與希臘談判,盡量保持歐元區完整。相反,德國財長朔伊布勒主張準備好讓希臘脫歐。希臘財長瓦魯法基斯看準這兩人的分歧,更呼籲默克爾在希臘與幕僚間二擇其一,藉此增加談判成功機會。如今齊普拉斯爭取到歐元區緊急峰會,先贏了面子,加上希臘民意支持國家留在歐元區,他此時讓步也算體面,於是希臘在峰會前推出較詳細的方案,作出一定改革承諾。
齊普拉斯賺到盡,其「華麗轉身」能否成功,還要視乎債權方的取態。國際債權人認為希臘過去已獲部分債務寬免,又憂慮其他歐元區財困國家爭取類似待遇,糾纏日久,德國官員及民間對希臘的容忍亦已到極限。齊普拉斯此舉無疑是冒着高估德國讓步空間的風險。即使希臘如願獲得72億歐元(約633億港元)援助,也只是繼續吊鹽水,為下次更艱難的削債商討埋下伏筆,屆時又是另一場豪賭的開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