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汕頭市中心有一座茶館,據說老闆是台灣人。二樓全層出售茶葉和茶具,一樓是泡茶雅室,間中有些穿古裝的美女在彈古箏和示範茶道。若與三五知己敘舊,舉杯試茶,不亦樂乎。
汕頭人嗜茶,街頭巷尾,大樹下,路邊塵土飛揚間,圍坐一堆堆茶友。茶盤放了幾隻小杯子,先用熱茶圍繞杯子倒一次,替它們熱身,然後才正式泡茶。經常路過一間雜貨店,與老闆娘並非熟悉,她一樣邀請我留步共泡茶。在汕頭生活了幾年,印象最難忘的,莫過於當地人好茶又好客。
英國人同樣嗜茶。倫敦大學一項研究指出,八成英人天天喝茶,每日消耗達一億六千五百萬杯。尤其是下午的三點三,無論醫生、警察、老師或建築地盤工人,全部停工歎茶。地盤工人喝的茶特別濃厚,故「濃茶」名為Builder's tea(地盤工人的茶)。
嗜茶與懂茶是兩回事。研究指出,懂得泡茶的英國人不足五成。一杯色香味俱全的上等茶,應該將茶葉放進茶壺裡,而非用杯子泡茶包。泡茶時間宜花上五分鐘,但沒有耐性的英國人,通常將茶包放入茶杯兩分鐘後,便棄之。
中國人泡茶講究「水滾茶靚」,但研究指出,泡茶最佳溫度是攝氏六十五度,而非水滾的攝氏一百度,水溫過高會損害茶質和茶味。
由不懂得泡茶的國民,利用研究來教導我們喝茶,當然不服氣。但近年在國外留意到一些中國旅客,必定隨身帶着熱水杯一個,邊走邊喝茶。他們不需要等到三點三,更不需要古箏伴飲的雅興。泡茶,愈來愈奢侈了。
因而,額外懷念汕頭那位雜貨店老闆娘,她泡的茶芬芳濃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