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 國
選哪些古文讓中學生來讀,相信是令教育界非常頭痛的事。因為光看《古文觀止》上的文章,取捨便相當困難。
我記得自己讀中學時,讀過《左傳》選篇,到如今還有印象的,比如〈鄭伯克段于鄢〉、〈燭之武退秦師〉。讀過《戰國策》上的〈蘇秦以連橫說秦〉、〈馮煖客孟嘗君〉,讀過漢朝的李陵《答蘇武書》、諸葛亮《出師表》,六朝文的《蘭亭集序》、《歸去來辭》、《春夜宴桃李園序》、《陋室銘》等,唐宋的著名文章,也讀過不少。整個中學,現在回想起來,似乎讀過很多古文。
到台灣讀大學,大一國文是《史記》。如今在大學教書,大一國文是《論語》,這我在中學時就讀過了。畢業後到現在,還有閱讀古書的習慣,想來是中學時代打下的根柢。所以,中學,甚至小學較高年級時,就選些古文作教材,應該是推廣中國文化必須做的事。但是應該選些怎樣的課文?又如何教學?吸引學生對古文的興趣不是容易的事。特別是在教學上,如何不致一板一眼而講得趣味盎然,就需要師資培訓了。
個人認為,比如可以從李白的「床前明月光」教起,讓學生了解古代的床和現代的席夢思的區別 ,相信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又如教戰國時代的選文,先說出故事,才讀內文,相信也會收吸引之效,比如說說火牛陣如何佈置,就有趣得多了。
再比如唸到蘇軾的古文之前,先說說東坡肉的由來;說說東坡先生如何愛好嶺南的荔枝,甚至提及吃荔枝上火,如何解去這火氣;說說蘇軾流放時吃了生蠔,寫信給弟弟要他別對他人說,以免引起爭相流放,到時蠔恐怕會被吃光。這些故事應該能讓學生產生閱讀蘇軾古文的興趣,從而主動去接觸東坡那些瀟灑豪邁而又深情萬丈的詩詞,再而去閱讀他的遊記。要吸引中學生閱讀古文,漫畫是一個可行的方向,但更可行的,是教師能說出與內文相關的有趣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