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8月8日 星期六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藝粹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上午十一時,唔好遲!


放大圖片

開拓新時段的音樂會,目的非只是因為晚上的黃金時段演出場地緊張,多少帶有拓展新觀眾的作用。香港管弦樂團九月開始的新樂季,仍保持晚上九時開演的音樂會,共有三套不同節目,安排在明年四月和五月,看來此一新時段已有捧場客了。同樣地,香港小交響樂團在香港大會堂大堂中午舉行的「免費午間音樂會」,今個樂季更已進入第六年,看來同樣受歡迎。

文、圖:周凡夫

不過,晚上九時和中午這兩個時段的觀眾對象,主要仍是「朝九晚五」的上班族,觀眾群仍和晚上演出的較接近,反而是「香港小交」在7月31日上午十一時在香港大會堂劇院舉行的「早晨美樂」,面對的卻會是新的觀眾群。其實,「中樂友」早前的三場觀眾拓展音樂會「中樂盛會」,亦刻意安排在上午十一時,筆者亦在廣州聽了一場同樣是上午十一時的音樂會,全都是在「新時段」開拓新觀眾的嘗試。

「中樂盛會」花了心思

三場「中樂盛會」安排在三個約四百多個座位的劇場式場館演出。西灣河入座觀眾人數約三百、香港大會堂二百多,首場在上環文娛中心劇院,當日傾盆大雨,十時多天文台更發出「黑雨」警號,出席人數自然大受影響。當日筆者冒雨自澳門趕回來出席,亦是首次在「黑雨」下聽的音樂會。

當日竹韻小集以二十五人的小樂隊形式來演出,就場地和效果而言,算是不錯的了,所選十首樂曲,加上司儀介紹,全長時間約為一個半小時,亦屬恰可。所選樂曲,大都各具不同地域的民族色彩,音樂形象與風格鮮明,不難欣賞,篇幅亦較短小,同時還可藉此介紹各曲中表現較突出的(獨奏或領奏)特色民族樂器,如三弦、板胡、手鼓、高胡、巴烏、嗩吶等,見出花了不少心思。只有本港作曲家洪銘健的新作《盛會.盂蘭》較長(約十分鐘),演出前趙慶中還將作曲家邀請到台上先行講解,力求打破大家對新作品的抗拒,能讓初接觸中樂的觀眾亦能接觸得到「現在」的「香港的」中樂,用意良好且應鼓勵。

「最愛大提琴」講精緻

事隔約十天,在廣州聽的「最愛大提琴」,同樣在上午十一時舉行,安排在星海音樂廳室內樂廳亦只約有四百多個座位;不同的是,這是廣州交響樂團「樂聚一小時」的系列性演出活動,且在週末的上午十一時,很顯然地,「系列性」包裝有助於市場推廣,週末上午亦較適合一周工作五天,或長短周工作的人士出席,因此當日所見幾乎滿座。

在這種情況下,「樂聚一小時」亦沒有要安排普及通俗曲目的壓力,選曲範疇亦可以寬闊得多。當日演出的是「廣交」的非凡大提琴重奏組,共有七位大提琴家,還邀請了「廣交」附屬青少年樂團的大提琴手周曉雯,得以演出八重奏曲目。為此,當日的曲目設計便刻意從庫默爾的大提琴二重奏開始,然後是巴赫的四重奏,佛瑞的《西西里舞曲》,諾伊爾.拉比諾維茲的《西班牙組曲》,克倫格爾的《幽默曲》、喬普林的《賣藝人》,這五首大提琴四重奏作品奏完,接上的是阿爾班尼茲的《塞維利亞》大提琴六重奏,最後「全班人馬」出場,演奏了兩首大提琴八重組,魏拉-羅伯士的《巴西的巴赫風格》第一首第一樂章,和伯恩斯坦音樂劇《夢斷城西》中的《今夜》。

這些大提琴重奏作品,大多是改編曲,其中有好些雖較冷門,但全都是很易欣賞的音樂。同時,除了場刊有曲目導賞,駐團指揮景煥在演奏前亦有講解,既照顧普及需要,又保持室樂演出的精緻格調的安排,能讓大家欣賞到大提琴不同組合的不同效果。

對象為輪班工作族群

可以說,這兩場港穗上午十一時的音樂會,手法有異同,風格分中西,「香港小交」的「早晨美樂」在演出後更提供「咖啡或茶」......目的都在以新時段來拓展新觀眾;但後來得知三場「中樂盛會」原以學生為對象,其實,早上十一時的音樂會觀眾並不限於學生,更大的族群應是輪班工作,無法參與正常只在晚上,或於週末及星期日下午舉行的文娛活動的人士。

此一族群為數相信極為龐大,這些行業最大的當是零售業、飲食業。很多離開學校的年輕從業員,自入行之日開始,便明白不易出席音樂會、話劇、舞蹈等演出,最後索性便放棄了。為此,早上十一時的音樂會,正好是讓下午三時後才上班的人士參加,所以,能將音樂會訊息傳達到這兩大行業的從業員便很重要,以系列式定期舉辦便較有利,看來這是要拓展新時段的演出,需要較長時間來改變大家觀念很關鍵的所在。

相關新聞
上午十一時,唔好遲! (2015-08-08) (圖)
仰望天廷 駛向地獄 (2015-08-08) (圖)
耄耋之年 黃頌武葉佩英以歌抒懷 (2015-08-08) (圖)
從個體去書寫時代的複雜變遷 跨語境作家查建英 (2015-08-07) (圖)
臨床心理治療師李偉堂:父母要明白子女的內心世界 (2015-08-07) (圖)
靈璧鍾馗畫代表人物趙基:丹青繪鍾馗 造像三十載 (2015-08-04) (圖)
鍾馗畫擺放常識 (2015-08-04) (圖)
藝評:此身幾何--何兆基作品展 (2015-08-04) (圖)
創作對談:高偉剛《掙脫者》:我們看到的現實仍有許多未知可能 (2015-08-04) (圖)
活態傳承 贛劇藝術 「寒冬」迎「新生」 (2015-08-01) (圖)
古今融合 擴大贛劇影響力 (2015-08-01) (圖)
破解傳承危機 16年後創「贛七班」 (2015-08-01) (圖)
「跳格國際舞蹈電影展2015」舞上大熒幕 (2015-08-01) (圖)
敢觀舞台:假如維港乾了…… (2015-08-01) (圖)
中國水墨雪山畫體系創立者李兵 用心開拓水墨雪山畫新天地 (2015-07-28) (圖)
曹勤:百年西泠印泥 傳承金石篆刻 (2015-07-28) (圖)
老故事不老--寫在《都是龍袍惹的禍》重演的時候 (2015-07-25) (圖)
新手法 講童夢 談暮年--西班牙《點點夢樂園》vs葡萄牙《余.暮年》 (2015-07-25) (圖)
藝旅疾馳,開弓豈有回頭箭 (2015-07-21) (圖)
藝訊:十六至十八世紀 經典歐洲油畫亮相南京 (2015-07-21)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藝粹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