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每個抗日紀念章,都是東江縱隊老兵黃立光抗日歲月的見證。 曾慶威 攝
287港人獲頒紀念章 抗日場面重浮眼前
香港文匯報訊 晴空萬里,襯托着抗戰勝利70周年的光輝。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昨日上午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老戰士或其遺屬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港區有287人獲勳。現已年逾八旬、當年的「小鬼」通訊員黃立光與林珍,對終獲國家肯定感到非常欣慰;70年前的每一幕抗日場面,至今仍歷歷在目。他們說,那是生命中「最光榮的成就」。另外,國民黨名將胡靖安的女兒胡葆琳亦憶述其父當年抗戰的英勇事跡,冀藉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繼承先輩遺志,弘揚愛國傳統。
11歲小兵勇當東縱通訊員
孩童相對容易逃過敵軍的檢查,抗戰時期不少協助游擊隊的小朋友都會被安排當「小鬼」通訊員,負責運送情報。11歲那年當「小鬼」的抗日老兵黃立光憶述,會將情報收在竹帽內,至於用煙草紙寫成的情報就會藏於手中,一旦有危險就立刻偷偷吞下,最重要是「保持鎮定,一直向前行」。
黃立光一家男丁都是抗戰英雄,爸爸對抗德軍,自己就跟隨爺爺與叔父加入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的地下抗日組織「12鄉小隊」。黃家因有帆船,被部隊徵召用作海上交通工具,負責運送游擊隊員與物資。同齡小孩在家躲避日軍,小立光就在船上接受軍事訓練,「第一件事教我們不要怕。」那天起,黃立光心中無懼,只知道已成為抗日英雄的一分子,有責任就全力以赴,為國家與人民的安全而戰。
黃立光之所以成為「小鬼」,與他的叔父有關。那次叔父被安排運送情報,但途中需要經過日軍檢查站,叔父認為由成人過關風險太大,就將情報交給只有11歲的黃立光,着他負責將情報帶過檢查站。
煙紙書密碼 危急吞下肚
第一次負責情報任務,一旦被發現會被殺頭,甚至連累家人,黃立光緊記首天受訓就學到的規條--「不要驚,不要回頭,一直昂首向前行」,他不斷重複提醒自己。情報就藏在衣服的口袋內,他走到日軍面前準備受查,日軍一手將他推開,還罵他不要阻路,黃立光心想:「原來就是這樣。」他成功完成首個「小鬼」任務,為日後再次冒險打下強心針。
隨着戰事愈趨緊張,進行任務時把情報直接放在口袋實太危險,除了勇氣之外,亦需要準備不同的道具協助。黃立光說,竹織帽是好幫手,「入面有乾竹葉,把情報攝在竹葉內」;有時與密碼有關的情報會寫在非常薄身的煙草紙內,捲成一條幼條,藏於手中,「一旦有問題,就裝作摸臉吞下。」當「小鬼」以來,黃立光說避開過不少耳目,人急生智,幸不辱命。
回憶當年經歷,黃立光仍然感到無比光榮,掛上滿身抗日金牌與獎狀,繪影繪聲描述出浮現在腦海中永不磨滅的記憶。「習近平主席沒有忘掉我們這群老兵。」今天早上,黃立光會到香港大會堂紀念花園獻花,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他又說,這段抗日歲月若不重提,就會隨時間被遺忘,希望透過口述經歷讓更多人知道大大小小的歷史真相,「戰爭是最殘暴的事,不希望重來。」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敏婷
胡靖安女兒:我父屢立戰功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李自明)國家主席習近平昨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向抗戰老戰士、抗戰將領、為中國抗戰勝利作出貢獻的國際友人或其遺屬代表,頒發「中國人民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香港獲頒紀念章的有287人,包括國民黨名將胡靖安的女兒胡葆琳。胡葆琳昨日接受本報訪問時表示,父親當年多次冒死深入前線督戰,傳達作戰指令,屢立戰功,為國家和民族作出奉獻。她強調,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就是繼承先輩遺志,弘揚愛國傳統,發揚抗戰精神,堅決反「獨」促統,作出無愧於先輩的貢獻。
胡葆琳父親胡靖安是國民革命軍陸軍中將,抗日戰爭爆發時在最高核心機構軍事委員會委員長蔣介石侍從室擔任高參,參與了對日作戰計劃的制定,並經常受命到各大戰區督戰,傳達最高指令,包括參與了淞滬戰役、台兒莊戰役。胡葆琳從小就聽父親講抗日經歷。
父親多次冒死深入前線,屢立戰功。說到父親的抗日經歷,胡葆琳最難忘的是淞滬戰役。她憶述指,父親在淞滬戰役時,隨蔣介石委員長到蘇州督戰,不料日軍當晚就獲得情報,第二天一大早就來轟炸,南京同去數百人,死傷過半,整個指揮中心也被炸毀,「父親說,他是幸存者,活着就繼續戰鬥,沒有犧牲就繼續開會,繼續指揮作戰。」
穿越台兒莊敵佔區傳令督戰
胡葆琳又提到台兒莊戰役。她憶述道,台兒莊大戰是一場拉鋸式逐村逐戶逐門的陣地爭奪,三戰三出,敵人每一步的進展和我軍每一寸土地的奪回,都付出了極其慘烈的血肉代價,「我父親在這十幾天的激戰中,多次冒死深入前線督戰。第三次最危險,他要穿越敵人佔領地帶,找到守軍向遲峰城營長傳達委員長口諭,務必再堅持24小時等待援軍合圍。」
當時部隊包括傷員只剩下400餘人,我軍決定組織敢死隊,「當晚,100名勇士夜襲敵營,敵人做夢也想不到中國兵還有力氣出擊,猝不及防,損失嚴重並誤以為援軍趕到,不敢冒然進攻。台兒莊守軍出奇制勝,為我軍再包圍贏得了時間,台兒莊大戰取得了震驚中外的勝利。由於我父親多次冒死督戰,屢立戰功,於1938年12月晉升陸軍中將。」
胡葆琳作為黃埔後代,父親不時囑咐她要以身報國,熱愛國家並捍衛國家的民族尊嚴,「父親告訴我:作為中國人,任何時間都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並有責任傳承抗戰精神。牢記歷史、珍惜和平,為國家為兩岸關係和平發展作出貢獻。我一直都銘記於心。」
作為港區全國政協委員、香港大中華會主席,胡葆琳過去不時籌辦活動,引領兩岸三地青年弘揚愛國主義,包括創辦「愛我中華 尋訪歷史」大課堂,邀請抗戰老軍人講述英勇的奮戰經歷;組織香港青少年訪京團等等,「 正如父親說:不要忘記自己是中國人。」
在全民族紀念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之際,作為胡靖安將軍的女兒,胡葆琳應邀出席閱兵盛典,並獲頒發紀念勳章,感到無比光榮,「我們隆重紀念抗戰勝利70周年,就是要繼承先輩遺志,弘揚愛國傳統,發揚抗戰精神,堅決反『獨』促統。時刻警惕日本軍國主義死灰復燃,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作出無愧於先輩的貢獻。」
8歲「小鬼」染瘧疾堅持送信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陳敏婷)回憶7歲那年,目睹負責收集日軍情報的姐姐林展被日軍虐打,刀鋒架在頸上,仍沒有絲毫畏懼與退縮;現已年逾八旬、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戰士林珍仍然情緒激動。跟隨姐姐的步伐,林珍8歲起加入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當通訊員,俗稱「小鬼」,負責運送盟軍的信件,後來再被分配到傷兵醫院擔任護理員。憶起照顧傷兵的日子,她最難忘港九獨立大隊戰士藍天洪即使奮戰至失明,仍盼望着香港重光的一天。她又說,一眾抗日老兵苦候數十年,終獲國家頒授紀念章作肯定,感到無比激動。
轉任護理員 被傷兵感動
家人以外,影響林珍至深的人,「洪大哥」定必位列榜首。擔任「小鬼」通訊員後半年,林珍被安排到傷兵醫院擔任護理員,某天她遇到被地雷炸至失明的港九大隊戰士藍天洪,林珍拖着藍天洪的手,帶領他到洗傷口的位置,打開面上紗布一看,林珍心頭一酸,「一粒粒的血疤滿佈面上,看到已感覺好難受。」她擺擺手問洪大哥能否看得見?對方搖頭,她更難受,「因為我幫不到他。」反而對方仍然樂觀,反過來安慰她:「不要緊,等我們打贏仗,妳回香港做白衣小天使,再給我治眼睛吧。」這句說話令林珍非常難忘,「他不單沒有因自己受傷而感到悲觀,反而想到勝利後的希望。」
說到自己當「小鬼」時的事跡,林珍總是十分謙虛,「還是說其他人的事吧,我的是小事。」多番追問下,林珍憶述,當時她曾感染瘧疾,多次在運信途中發高燒,「上午精神出門,下午就會頭暈發燒」,但絕不會中途折返,一直堅持完成任務,惟回程時間較預計稍為延遲。
獲頒紀念章 墳前祭戰友
苦候數十年,林珍與一眾抗戰老兵終獲國家頒發「抗日戰爭勝利70周年紀念章」,林珍得知消息時非常激動,與昔日戰友互相通報,老淚縱橫,「終於盼到了」。她說,這對經歷過抗戰的人來說,是一份榮譽、一種見證。這是她第一次獲頒國家級的抗戰勝利紀念章。
林珍說,當年參加抗戰時,自己年齡尚小,作出的貢獻不如年齡大的戰友;昔日的戰友,能留下來的一眾老兵,都對國家頒授獎章期待已久,部分人卻已經等不到離世了。她表示,紀念章上也有昔日戰友的榮譽,定會把紀念章帶到已離世的老兵墓前,共享榮耀。
特稿:情報員遭拷打 母弟妹全抗日
每當問到東江縱隊港九獨立大隊老戰士林珍的抗戰經歷時,她總會說:「我的經歷只是小事,沒什麼值得宣揚,我最想說的是我姐姐的事。」林珍十分敬佩姐姐,說姐姐當年被日軍拷打卻沒有哭過一聲,堅貞不屈地為國家與游擊隊貢獻,永遠都會以她為榜樣。
72年前的場景,至今仍然歷歷在目。林展比林珍大15年,是家中的大家姐,當年瞞着家人加入游擊隊,抗日時期被安排在港收集情報,於一家較多日本人和台灣人出入的賓館當清潔工掩人耳目。某天,有日本人企圖侵犯林展,她成功反抗,卻遭報復,對方向憲兵部告狀,污衊她偷了180元軍票。
滿身傷痕 不哭一聲
憲兵部隨即抓了林展審問,又將她綁起押上車遊街示眾,再押她回家。林珍說,那是她第一次近距離目睹日軍的暴行,還要發生在自己的親人上,「影響了我的一生。」她憶述,數個帶着大軍刀的日本兵來到她家,二話不說在她們一家面前拷打她姐姐。林珍當時躲在媽媽身後,心裡好怕,滿身傷痕的林展卻沒有哭過一聲,反而叫妹妹「不要哭!」母親發現該幾名日本兵懂漢字,就寫字溝通問個究竟,並強硬否認偷軍票:「我們窮得有骨氣!」日軍再加以施壓,將刀鋒架在林展的頸上,林展臉上仍沒有絲毫害怕,日軍見沒有結果,唯有收隊。
日軍在她家的那兩個多小時令林珍終身難忘,讓她與媽媽和哥哥都決心加入游擊隊。「姐姐一直捱打,仍堅貞不屈,為國家與游擊隊貢獻,我永遠都會以她為榜樣。」當時日軍離開後,林展就忍不住暈倒;這段往事無論說了多少遍,每當憶起當時的畫面與姐姐的精神,林珍都不禁語氣哽咽,眼眶泛淚。 ■香港文匯報記者 陳敏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