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藍天下的聖索菲亞教堂。 作者提供
--記遊哈爾濱
張文竹
我曾不止一次,幻想北國的冰雪。
對於出生在南方的人們,總是想去感受漫天冰雪的世界,這不稀奇。家裡的長輩有曾經在北方當兵的,每每提起北方,永遠都會侃侃而談。我就懷抱着這樣的夢想,在南方,這個偶爾冬天會下起小雪的地方長大成人。
一直以為,第一次去北方,一定是在冬天。然而,卻在初秋的午後抵達了哈爾濱。若不是長輩們執意,我想自己很難會在這樣的節氣選擇來到北方。然而長輩們卻一番語重心長:「孩子,去見識見識真正的秋高氣爽吧,你一定不會後悔的。」就這樣,我帶着將信將疑,嘟嚷着嘴拖着沉重的行李箱不情願地向機場外走去,抬頭看見的卻是湛藍的天以及照在身上溫暖而細密的陽光。
我們在中央大街拐角的酒店住下,這裡便是哈爾濱的市中心地帶。酒店是我千挑萬選的,只因在與酒店隔着一街之遙便是我心心唸唸的聖索菲亞教堂。這座典型的拜占庭式東正教教堂,是哈爾濱的標誌性建築,設計者為俄國建築設計師科亞西科夫。北方的天黑得很早,大概六點過的樣子,街上已經燈火輝煌了。吃過當地特色的春餅,在夜幕下我們趁興散步至聖索菲亞教堂。夜晚的教堂十分靜謐,在街燈的照耀下顯得格外迷人,一直以來歐式的建築風格就是我的心頭好,只要靜靜地站在教堂前便會覺得特別的安心。夜深了,轉頭不捨地和教堂告別,心裡暗自期許改天早上還會再來看看。
對我來說最好的旅行一定是自由行。忍受不了跟團的舟車勞頓和在哪兒都是一個味道的團體餐。此次的哈爾濱之行,根據長輩們的一些建議和要求,行程和攻略都是我一手策劃的。其實自己做攻略是非常繁瑣又非常享受的一件事,你可以深入地去了解這個城市的歷史、人文、美食、景點以及一切。就像你想去了解一個人,肯定不會單單只是膚淺地在乎他的外表。城市和人是一回事兒,我喜歡北方建築和街道的大氣,就像北方人的性格一樣,特別的爽朗豪邁。在哈爾濱有很多漂亮的歐式教堂,除了非常著名的聖索菲亞教堂外,還有位於道裡霽虹街的聖伊維爾教堂 ,呼蘭區東大街的呼蘭天主教堂以及位於南崗區士課街的聖阿列克謝耶夫教堂等都極具特色。不過,要說到特色,那便不得不提老道外的「中華巴洛克建築群」。
老道外是哈爾濱的發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東西兩區,東區是道里、南崗,住得都是洋人,西區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國老百姓。史料記載,20世紀初,一批精明幹練、有頭腦、有膽識的民族工商業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開商舖、辦實業,在道外的腹地置地蓋房。蓋樓時那些中國工匠紛紛效仿道裡、南崗的「洋房」,採用中國的建築手法,清水磚牆,白灰勾縫,磚木結構,雕花圍簷,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樓」--歐式立面、中式院落,被稱為「中華巴洛克風」。這一名稱最初還是由一位叫西澤泰彥的日本學者提出。如果說我還在感歎沒有體驗到北國冰雪的遺憾,那麼北方秋天的大好也算是一個意外的收穫。我常常走在房簷和樹蔭下,感受着陽光恰到好處的溫暖和清風徐來的完美結合。當我看着純淨的藍天偶爾有白雲飄過,心情也會好得一塌糊塗。我不會忘記臨走前坐在聖索菲亞教堂前看着天空中白鴿掠過的美好,不會忘記索道行至松花江上眼望的哈爾濱美景,也不會忘記俄式餐廳中美味的紅菜湯。其實北國的風情真豈止冰雪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