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繁體 | 簡體 
擐㚚� | 閬��� | 擐蹱葛 | �批𧑐 | �蝱�� | ��钅�� | 閰閗�� | 鞎∠�� | �𧑐�𤩎 | ��閗���鞎� | ��躰�� | ����� | 憡𥟇� | 擃磰��
2015年9月25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百家廊:月餅的味道


鍾 倩

姑姑寄來了五仁月餅,自己做的,果仁飽滿、甜度適中,青紅絲間漾着喜慶,掰開咬上一口,香甜可心。雖然月餅屬於甜點,但吃起來心境是不同的,我不禁想起了已逝的爺爺,還有在法國留學的表弟,心底升騰起一股情愫,濃得化不開。

距離中秋節還有一個月時,朋友圈裡的微商們便張羅着預訂月餅的業務,很多都是自己買模子、採購原材料,月餅的口味也很接地氣,價格也不貴。但是,不知怎麼,我總覺得吃不出那種味道。小時候,每年的中秋節,爺爺的徒弟們都會提前來送月餅,爺爺是駕駛員,開了一輩子的車,帶過的徒弟數不過來。聽父親說,不光有送月餅的,還有送特產的,瓜果梨棗、栗子、核桃、小米等等,或郊區集市上買的,或自己老家種的。家裡吃不了,便分給左鄰右舍。那個時候,學校的食堂裡也做月餅,酥皮的、棗泥的、桂花的、五仁的,用牛皮紙包好,油汪汪的,鬆軟好吃,不添加任何防腐劑,職工與家屬排着長隊去買,好多人都是給老家捎回去。

長大後,每到中秋節,我最高興的是跟着大人走親戚。走街串戶,說不完的話,聊不完的家事,月餅似乎也長了腿腳,跟着躥來躥去,有些時候湊巧了,轉一圈,回到原點。因為不捨得吃,留着送人,家家戶戶都這樣,小孩子饞得直舔嘴,惦記着那幾個月餅。親戚走完了,才有月餅可吃,不是成盒的,而是買的簡包裝的。但是吃起來有滋有味,十分滿足。我清楚地記得,晚上吃完飯,我和小夥伴相約,各自揣着月餅,來到樓下的空地上,齊刷刷地仰着小腦袋,望着月亮,小口咬着月餅,突然覺得有種神聖的感覺。

物質匱乏的年代,過節吃月餅是件奢侈的事情,因此會留下極為深刻的印象,多少年後想起仍歷歷在目。季羨林先生關於八月十五吃月餅的回憶,讀後令我忍不住落淚:「母親不知從哪裡弄了點月餅,給我掰了一塊,我就蹲在一塊石頭旁邊,大吃起來。在當時,對我來說,月餅可真是神奇的好東西,龍肝鳳髓也難以比得上的,我難得吃一次。我當時並沒有注意,母親是否也在吃......現在回想起來,她根本一口也沒有吃。她大概是畢生就與紅色的高粱餅子為伍。」母親把月餅與其他好的都留給了他,成為他「永久的悔」。一個「悔」字,抽離出絲絲縷縷的愧疚,滿溢着層層疊疊的波瀾。飢餓與貧窮的體驗,使得人們對月餅充滿了悠遠而浪漫的幻想,亦是生命的希望。

如今,過中秋節,似乎只剩下了吃月餅。月餅變得愈來愈不重要,吃與不吃,無關緊要。令我厭煩的是,超市裡賣的月餅種類與口味,五花八門,看得眼花繚亂。鮮肉月餅、鮑魚月餅、阿膠月餅、韭菜月餅、冰淇淋月餅,還有榴蓮餡的月餅,實在不敢恭維,這還是月餅嗎?過完節後,家中剩餘的月餅,變成一堆甜蜜的負擔,如何處置是個問題。有些奇葩的吃法:煮粥、爆炒、涼拌,做三明治,這樣的吃法,有多少人能做到,不得而知。開始時,我們與月餅面面相覷,慢慢地,視若無睹,再無興趣,其命運不過是流向垃圾桶罷了。

更有甚者,雙黃蓮蓉月餅。聽名字很富有詩意,但吃起來味道怪怪的,將蛋黃嵌入月餅裡,說不上來是甜還是鹹,說不清為了吃月餅還是為了吃蛋黃,像是腳踏兩隻船。有吃的慾望,卻抱怨味道不好,連我自己都非常糾結。香港作家李碧華說道,這是食品的暴力化,可謂一語中的。蛋黃「霸佔了蓮蓉的位子,還帶來大量膽固醇,大家卻自投羅網。有家標榜『六黃』的--情狀一如『強姦』。」話語犀利,說的卻是常識。月餅本來就含油脂較高,再臥進兩枚蛋黃,怎麼不叫人心驚?還是原始的月餅吃得放心,也踏實。

「下次我要一個人吃完一盒雙黃蓮蓉。」影片《歲月神偷》中的羅進二小朋友,偷吃了半盒月餅,遭到父親挨打,他躲在母親的身後,大聲地吼道。一個人吃完一盒月餅,很多人都有過這樣的憤恨宣言,現在回想起來,都變成了雲淡風輕。生活豐盈,選擇多樣,吃月餅不再是少數人或富裕人的權利,月餅與我們的情感勾連愈來愈鬆動,過節的氛圍也愈來愈稀薄,在物質的狂歡中,人們不知不覺地遺失掉吃的品位與情趣,連同生活的創造力與想像力也遜色了許多。

《紅樓夢》第七十六回說到的「內造瓜仁月餅」,讓我過目不忘。中秋賞月,賈母吃的月餅是皇宮裡賜予的「內造瓜仁油松子月餅」,瓜仁指的是各種果仁,花生仁、芝麻仁、核桃仁、松仁等,引人徒生無盡的遐想。待賈赦賈政帶領賈珍等散去,她命令下人將圍屏撤去,兩席併而為一。賈母說道:「這還不大好,須得揀那曲譜愈慢的吹來愈好。說着,便將自己吃的一個內造瓜仁油松穰送給丫鬟。」吃月餅,其實,吃的是那種氛圍。月光之下,圍坐一起,舉辦家宴,祭月,聽曲,寫詩,聯句,這是怎樣的風雅?那笛聲教人難忘,有如臨其境之感。「只聽那壁廂桂花樹下,嗚嗚咽咽,悠悠揚揚,吹出笛聲來,趁着這明月清風、天空地淨,真令人煩心頓解,萬慮齊除,都肅然危坐,默然相賞。」

丹桂飄香,笛聲裊裊,月餅也變得多情起來。「水滿則溢,月滿則虧」,我們吞嚥下的除了月餅,還有悲歡離合的輾轉歲月。

著名畫家葉放,每年中秋節都會邀請朋友辦雅集。原來,他自費買下了一艘古船,停在蘇州三山島附近。那年中秋,他做了次「花事」的雅集,看看菜單,叫人眼前一亮:天香引(丁香花,鴨肉)、尋瑤草(代代花,猴頭菇)、點絳唇(玫瑰花,豬肉)、沉醉東風(茶花,芥藍)、梅花引(梅花,蝦仁,蝦排)、疏影(梅花,荸薺)、澡蘭香(蘭花,豬肉)、望湘人(竹蓀,蘆筍)、霜天小角(菊花,蟹黃,蟹膏)、杏花天影(杏花,蛋清,乾貝)解語花(百合花,藕,豬肉)、摸魚兒(玉蘭花,塘鯉魚)。高雅的集會,心靈的饗宴,蘇東坡來了也會讚歎不絕吧?我恍悟到:當你擁有了優雅的態度與熱愛生活的心靈,天上的月亮也會祝福你--而月餅,最終,變成了月光餅。

經歷了「天價月餅」的包裝氾濫之後,市場上的月餅逐漸走向平民化。這不只是脫去了幾層外衣,更多的是商家的覺醒與心靈的回歸。「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月餅回歸之後,才能看清生命的本質和情感的素顏。蔣勳先生認為,美最大的敵人是忙,而「忙裡偷閒」,按照繁體字的寫法,就是在家門口忽然看到月亮。周遭所有最微小的,看起來最微不足道的事情,可能是我們最大的拯救。小小月餅,是否能喚起我們的初心呢?抑或,只是酒足飯飽後的甜品?姑姑寄來的月餅,我放進了冰箱裡,等到中秋節晚上拿出來再吃,我不想那麼快的失去太多,不想讓文化的蛋白消失殆盡,儘管它是那麼的容易失散。

相關新聞
百家廊:月餅的味道 (2015-09-25)
雙城記:同名不同命 (2015-09-25)
此山中:文物徑之不文明 (2015-09-25) (圖)
隨想國:輞川小樣 (2015-09-25)
演藝蝶影:演讀體驗劇場 (2015-09-25)
翠袖乾坤:名校家長 (2015-09-25)
古今談:火車運輸帶動歐亞貿易 (2015-09-25)
百家廊:你叫我如何為你選擇 (2015-09-24) (圖)
琴台客聚:取消粵語與弒父情結 (2015-09-24)
思旋天地:「教育大學」 或「師範大學」? (2015-09-24)
隨想國:辦一場演唱會 (2015-09-24)
方寸不亂:3D「兩顆心」 (2015-09-24)
翠袖乾坤:文化人與吃 (2015-09-24)
獨家風景:愛鄉土和愛國家 (2015-09-24)
百家廊:入託記 (2015-09-23) (圖)
琴台客聚:靈根自植的一瓣心香 (2015-09-23)
生活語絲:可愛的樹熊 (2015-09-23)
天言知玄:楊振寧談《易經》 (2015-09-23)
鵬情萬里:月到中秋人未圓 (2015-09-23)
翠袖乾坤:祖兒 克勤開騷考EQ (2015-09-23)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 
2020-2021撟游漲鞎⊥錇��鞟�埈�� 
2020撟游�拇� 
2019�典�见�拇� 
�屸���塳璇苷�卝�滢耨閮� 
鈭墧散����𤾸�滩店憭扳� 
擐硋�蝎菜葛瞉喳之���慦㘾�𥪜陸�� 
撱箏��70�𪂹撟� 
�鴌�錇�𥼚���2019 
�鰵��见�删���瘥坿�箇�𡒊𢥫�� 
�抅�𧋦瘜�30�𪂹撟� 
��𥕦�銝齿�� 
擏鞉葛�券�𡃏�滨�罸�𧢲𦆮�𠯫 
蝘穃肟瞏格��𨺗璅���匧僑�虾 
��䀹�閖�擧惣�㘚 
擐蹱葛��躰�脤�睃陸隢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