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葉國謙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鄭治祖)違法「佔領」行動將近一周年,民建聯立法會黨團召集人葉國謙昨日表示,「佔領」衝擊法治精神,令社會事無大小都要搞「群眾式鬥爭」,近日港鐵處理大型物件的爭議便是一例,而所謂「本土派」的行為更令中央憂慮。工聯會立法會議員黃國健則指,反對派倘要尋找政治出路,必須有誠意與中央溝通。
葉:「佔」後包容法治受衝擊
葉國謙昨日在接受電台訪問時指出,一年前的「佔領」行動,對香港帶來價值觀上的重大改變,令過去的和諧、包容和法治精神受到很大衝擊,發動者要負上責任。 他又以近日港鐵不准乘客攜帶大型樂器事件為例,指港鐵處理手法雖然有錯,但只是執行上欠靈活,惟竟然有數千人聲稱會在港鐵站示威,令他有很大感觸:「社會任何一件事都搞群眾式鬥爭?係咪應該透過現有社會機制處理,唔係搞到咁撕裂?」
被問及中聯辦主任張曉明早前發表「特首超然論」,葉國謙指出,「佔領」和「本土派」中人的行為觸動中央,影響了中央對香港的看法。不過,中央對港的大原則並未改變,張主任的講話只是從制度上指出香港的政治架構,但反對派卻聲稱「特首是皇帝」云云,非常不理性,但認為中央官員在用詞方面,需要多與香港本身的接收渠道更貼近 。
他又提到,民主黨主席劉慧卿曾問他,會否向中央講述香港問題,他確有向中央反映,但認為中央官員對香港了解非常深入,「使我哋講咁多?」
黃:反對派須尊重中央地位
黃國健在同一節目上指,「佔領」行動並不是愉快回憶,但一年後大家都沒有認真反思。他指出,「佔領」爭取的目標不成功,也得不到社會的支持和同情,唯一「成功」之處,是綑綁反對派否決2017年特首普選決議案,令政改推遲最少5年。
他批評,香港有部分人試圖排斥中央在香港的角色、搞「港獨」。反對派若要尋找政治出路,就必須尊重和承認中央在「一國兩制」下的角色和主導地位,並有誠意與中央溝通。他又指,反對派未了解清楚張主任的講話就胡亂批評,是想「砌生豬肉」 ,「(張主任)無講過『凌駕』,亦沒說沒有司法獨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