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桂英 新界社團聯會(新社聯)副會長
上月,一則《花樣年華》取景地金雀餐廳停業的新聞引起筆者興趣。報道指,電影《2046》及《花樣年華》取景場地之一的銅鑼灣金雀餐廳,已貼出停業告示,「未能與您走到2046,榮幸與您度過花樣年華」來宣佈餐廳即日起停止營業。大批市民專程到訪光顧,找回那些年的記憶。
看到此處,筆者不禁有些感動。一則一句話的告示言簡意賅,也飽含意境及情懷。這是港人的情懷,對承載大家共同回憶的一種懷念,對商家停止營業的一種惋惜,而現在我們能做的就是去食一餐最後的晚餐以表支持。這就是香港人,無時無刻都能體會別人的辛酸,也會永遠做最力所能及的支持。此間餐廳何去何從,仍不得而知,不過這則新聞讓筆者看到香港的未來。
情懷有何用?因為有情懷,許鞍華拍出《桃姐》這樣的電影,引發社會關注養老問題,也令許鞍華成為當今華人影壇的驕傲;因為有情懷,香港很多建築還保留原樣,叮叮車、天星小輪仍載乘着港人每日來來往往;因為有情懷,香港茶餐廳文化被流傳到世界各地。香港因為過去的勤奮拚搏、開拓進取、靈活應變、自強不息的香港精神,創造出現在這繁華都市。曾經的老一代香港人身無分文、白手起家,也可如此;現在的香港,面臨科技創新發展、生活及思維方式的變更和周邊競爭對手的追趕,更加需要這樣的香港精神和情懷。
當下的中國,也正因為情懷,成就了很多國人的夢想。曾經的「中國製造」成為「中國創造」,小米手機成為炙手可熱的國產品牌;奇幻電影《捉妖記》成為創造逾20億元人民幣票房的國產電影,值得一提的是,這部電影的導演許誠毅,是個土生土長的香港人,被稱為「史力加之父」,因為渴望拍中文動畫片,回到中國內地勇敢追夢,他的這份情懷也在這片土地上生根發芽。
現時國家正如火如荼地踐行一系列重大發展國策,帶領各地方及各領域的企業尋找出新的經濟增長點,如此大好機會,香港不能白白錯失。筆者堅信只要港人能秉承一貫的香港精神和情懷,繼續積極作為,必能再次成就香港輝煌的未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