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中興匯金投資研究部研究員
央行今年7月份發佈了《關於促進互聯網金融健康發展的指導意見》,對互聯網金融的創新性持鼓勵和支持態度,並明確了監管責任,通過健全制度以規範市場秩序。從平台定位到監管措施,以及制度層面的進一步健全來看,意見對於互聯網金融,特別是P2P行業而言,意味着行業野蠻生長時期的結束,繼而進入加速整合期,未來P2P行業格局愈發清晰。
此前業內知情人士稱,P2P監管細則或將於10月出台,細則內容裡幾個硬指標,如平台不得設立資金池,P2P平台性質定為信息中介,平台須與銀行進行資金存管業務,實繳資本必須達到5,000萬元以上等,這些被業界解讀為P2P行業將面臨一輪「大浪淘沙」的洗牌。事實上,每逢A股市場出現持續走弱的行情,大量資金因「欲逃無路」,而囤積進入到P2P領域,形成利多於P2P領域的格局;當A股市場出現持續走強的行情,甚至進入大牛市的行情,股市強大的賺錢效應吸引大量資金,會使囤積在P2P領域的資金奪路而逃,轉而進入股市,形成利多於股市的格局。
自6月15日以來,短短三個多月的時間裡,A股經歷了兩輪非理性暴跌,從最高的5,178點跌至最低的2,850點,最大跌幅接近45%,在此期間,整個市場累計蒸發了20餘萬億元的市值,上市公司出現腰斬的股票不計其數。在股市持續低迷的同時,銀行理財產品與寶寶類產品的收益率也出現了持續下滑之勢。從10月1日開始,餘額寶就已經跌破3%的關口,長假7天更是節節敗退,7日年化收益率僅為2.958%,與此同時其他類餘額寶貨基產品,均紛紛破3,如理財通7日年化收益率為2.992%,電信添益寶、新浪微財富、網易現金寶均跌為2.759%,其他各家貨基寶寶表現亦不容樂觀。隨着「寶寶」們的收益率連番下跌,在股市不興、傳統銀行理財渠道收益平庸的大環境下,投資者們紛紛轉向了P2P市場。
在股市深度下跌的大背景之下,已經不能簡單地將股市與P2P之間的關係理解為「蹺蹺板」關係。股市的深度下跌,實際上會將市場風險延伸至實體經濟領域。如此一來,對於不少的P2P平台來說,其債權端風險也逐漸顯現,最終很可能會引發平台的系統性風險。
隨着坊間傳言的P2P監管細則即將落地,對於那些整體實力較弱、抵禦風險能力較差的P2P平台會造成致命性打擊,不僅如此,也會對那些缺乏風控能力且不注重創新的P2P平台的生存帶來巨大壓力。在P2P行業「大浪淘沙」的洗牌周期內,同時具備風控與創新能力的P2P平台,最終獲得較大發展空間的可能性亦會成為大概率事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