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平和縣阪仔鎮心田宮是連接海峽兩岸的橋樑之一。網絡圖片
■盧一心
福建平和縣國強侯卿庵每年農曆正月十一,當地群眾便會自發組織抬起「王公、王母和五獻大帝」三尊神像到花溪源頭,沿着河水踏浪飛奔,過河時,速度愈快愈好,以祈求來年平安幸福。這種習俗自宋末元初形成以來,至今已有七百餘年,香火不斷,代代相傳。
據傳,宋末元初,宋帝趙昺為躲元兵追殺而被迫南遷,一路上有國強高坑陳氏一世祖陳概公等隨行護送,但因寡不敵眾,潰不成軍,絕望之下,宋帝趙昺投海自殺,而群龍無首的宋兵也作猢猻散,各自逃命安生。陳概公帶着家人為避開元兵的追殺,輾轉於崇山峻嶺之間。一天晚上,疲憊不堪的陳概公一家來到一個十分破爛的「五顯帝公」廟內歇息。睡夢中,一位長着三隻眼的彪形大漢對着陳概公叫道:「趕快帶着家人上路,後面的追兵就要到了!」大漢說話時,眼中不時射出光芒。陳概公猛然驚醒,趕緊叫醒家人,告知夢裡情況。一家人覺得,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於是決定連夜趕路,離開這裡。就在此時,概公聽見後面一聲響,回頭一看,卻見神龕裡的一尊長着三隻眼的神像正在搖動着。概公仔細一看,這尊神像與夢中所見的大漢一樣,當即小心捧起神像,帶着家人迅速離開。概公一家人離開庵廟,逃到對面的山頭。回頭一看,剛才住過的那座庵廟已是火光衝天。概公望着手中捧着的神像,心中好生感激。一家人都認為是這尊「五顯帝」救了他們,決定從此把「五顯帝」視為恩公和保護神來供奉。
此後,篤信中國傳統風水學的陳氏先民們認為,抬上「五顯大帝」和「王公」、「王母」、「王孫」諸神像到村裡各處巡安,更能庇佑百姓平安。為顯示諸神的神威,祈求一年國泰民安、風調雨順,每年農曆正月十一日下午,當地群眾都會自發組織近百名年輕力壯的小伙子,抬着諸神像來到母親河花溪源頭。扛轎之人均為未婚男子,他們全身「古裝」,四人扛一「鑾轎」,一人旁邊助推,五人一組,共四輛「鑾轎」。他們以接力的方式,每走二三十米為一替,下水時,以響銃為信號。先放響銃一門,準備;放響銃第二門,扛上肩;放響銃第三門,起步下水。小伙子們抬着神像在冰冷的河水飛奔,在沖水的過程中,「鑾轎」忽上忽下,左右搖晃,尤其是在過河時,速度愈發加快,濺起陣陣水花,有如雄鷹擊水;與此同此,岸上鑼鼓喧天,禮炮齊鳴,掌聲齊響,岸上觀看的群眾手舉彩旗,高呼「加油」為其助陣,場面十分壯觀。在河裡大約走過三四百米的河道後,「鑾轎」返回「侯卿庵」。這就是國強侯卿庵「走水尪」習俗的由來。
平和縣崎嶺鄉天湖堂,也是一個凝聚民間信仰和習俗的重要所在地。天湖堂位於平和縣崎嶺鄉南湖村,原名庵寨,周圍群山環抱,景致清幽,寨前有一口大池塘。相傳古時有位仙人雲遊至此,恰逢中秋,只見湖堂映月,水清如鏡,秋風送爽,景色優美,仙人信口曰:「真是天湖仙景也!」從此以後,當地居民便把庵寨稱為天湖。天湖堂創建於公元1339年,迄今已有670多年歷史。天湖堂主祀保生大帝和觀世音菩薩等神明,歷來香火鼎盛,聞名遐邇,是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有佛有道,佛道相聚一堂是天湖堂一大特色,反映了此間民眾的風俗。明崇禎四年(1631年),著名學者黃道周遊至此地,登堂朝拜,信手題寫「月到風來」巨匾,現仍高懸堂中。
據傳,歷史上崎嶺鄉境內曾瘟疫流行,民眾苦不堪言,「保生大帝」化身遊醫,煉丹煮藥,醫治眾生,終使當地民眾不遭滅絕。生者感激不盡,遂往同安縣白礁村(今龍海青礁慈濟宮)迎請「醫靈真人」回崎嶺天湖堂供奉。崎嶺桂竹龍湫坑裡還有吳真人當年煉丹煮藥取水的「丹井藥泉」,及舂草藥的臼巢遺址。如今,每年農曆正月初五,是天湖堂保生大帝出巡節日。當地信眾用距今近三百年歷史精美絕倫的清代漆金木刻神轎,抬着保生大帝到十二牌社輪流巡視,持續七日。
崎嶺鄉天湖堂民俗活動最具特色的還是「桌子藝」,又叫「鐵技藝」。
桌子藝,用鋼筋為主要構造材料、裝有活動機關、由活人表演的遊藝車。鐵技藝工匠運用槓桿、滑輪、齒輪等機械原理,使表演者座位能夠升降、旋轉、翻動,在古代被稱為「奇器」。表演除了必備的木頭架子、鋼筋鐵絲、各色飾品,還要有訓練有素的四至六歲的兒童演員。每年的春節廟會上,人們都會看到鐵技藝表演,只見十幾輛農用車上搭載着鐵技藝行走在山野之中,場面非常壯觀,引得許多群眾駐足觀看,豐富了民間文藝生活。相傳由康熙年間崎嶺鄉一林氏鐵匠首創,至咸豐九年(1859年)已設計表演形式八套,現在發展到十二套。傳統節目有「觀音挑火」、「猴子弄盤」、「尼姑下山」等。
2009年4月10日(農曆三月十五)平和縣崎嶺鄉天湖堂首屆民俗文化節活動成功舉辦,受到許多海外僑胞和台灣同胞的熱情參與和廣泛讚揚。而崎嶺鄉的「桌子藝」也已被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平和縣阪仔鎮心田宮也是連接海峽兩岸的橋樑之一。這裡不僅風光秀麗,景色迷人,民風淳樸,更是人傑地靈,名人輩出。心田宮是一座在當地及台灣地區有較大影響的宮廟,據了解,心田宮始建於明朝,是台灣台中市最大的保生大帝廟--元保宮的母宮,目前為省級涉台文物保護單位。2010年3月24日,首屆海峽兩岸阪仔民俗文化節暨「兩岸情.心田緣」民俗風光攝影展在這裡舉行。在活動中,台灣元保宮派來的代表說,心田宮是台灣元保宮的母宮,凝結了兩岸濃濃的血脈情緣,今天回來參加這個活動,很有意義。可見,兩岸無論是地緣還是血緣等五緣都是無法分割的。
類似這樣的民俗活動,平和縣各地還有很多,也各有精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