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屠海鳴
屠海鳴
中國和平統一促進會香港總會常務副會長 香港僑界社團聯會永遠名譽會長 中華海外聯誼會理事 上海市政協常委
「十三五」規劃是立足中國、放眼世界的規劃,也是聚焦五年、面向百年的規劃,國家新戰略讓香港更有信心,發展新高度使香港更有定力,開放新格局給香港帶來現實機遇。香港各界如能看清這一點,走出政治爭拗的泥潭,聚焦經濟發展,定能譜寫新的「香江傳奇」。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中共中央關於制定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第十三個五年規劃的建議》,正如讓人們所期待的那樣,「十三五」規劃是中國第一次站在世界地圖前制定的五年規劃,中國將「走出去」參與全球資源配置。全會公報提出「深化內地和港澳、大陸和台灣地區合作發展,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這預示着香港將從中獲得發展的信心、定力和機遇。
國家新戰略讓香港更有信心
西方的一些經濟學家歷來不大看好中國經濟,理由是中國經濟增長主要依託的是過度開發資源、破壞生態環境、使用大量廉價勞動力。如今,這些紅利開發殆盡,他們判斷中國經濟一定會在不久的將來「硬着陸」。那麼,中國經濟增長的動力在哪裡?五中全會通過的「十三五」規劃建議給出了清晰答案,以下三大亮點尤其值得關注:
中國將推動「製造大國」向「製造強國」轉變。《中國製造2025》規劃明確了轉型路徑,中國將以加快新一代信息技術與製造業深度融合為主線,以推進智能製造為主攻方向,強化工業基礎能力。 「中國製造」將實現從製造引領到創新引領、從供應鏈戰略到價值鏈戰略、從全球銷售到全球經營的轉型升級。
中國將推動「貿易大國」向「貿易強國」轉變。中國已與22個國家簽訂了14個自貿協定;下一步,還將推動包括中國-東盟、亞太自貿區(FTAAP)在內的多邊談判,適時啟動與英國、歐盟、「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和地區等其他經貿夥伴的自貿協定談判。通過建立遍佈全球的自貿區網絡,從產品「走出去」深化到服務「走出去」,提升對外貿易的含金量。
中國將迎來從「工業經濟飛躍」到「金融飛躍」的新機遇。目前,人民幣已為全球第二大貿易融資貨幣、第四大國際支付貨幣。如果人民幣近期加入國際貨幣基金組織的特別提款權(SDR)籃子,全球國際儲備將會將1萬億美元轉換為人民幣,為中國實體經濟提供充足「血液」;同時,隨着亞投行、金磚國家銀行、絲路基金等國際金融機構成立並投入運營,中國還會成為全球金融治理的參與者、規則的制定者,金融業將成為中國經濟的下一個增長點。
以上三大亮點,預示着中國經濟增長的空間不小,也一定會拓展香港的發展空間。「十二五」期間,中國的經濟增長保持了7%-8%的增長率,而香港經濟增長維持在2%-3%之間,香港目前GDP佔全國經濟總量不足3%,就算「十三五」期間中國經濟增長放緩到6%左右,也將聚集巨大動能,帶動香港經濟快步、大步、穩步向前發展。
發展新高度讓香港更有定力
如果「十三五」的目標能夠如期實現,中國經濟總量將在2020年左右超過美國,成為世界第一大經濟體。這意味着中國重回十九世紀初世界第一大經濟大國的地位。所不同的是,兩百年前中國經濟幾乎是封閉運行的,今天的中國經濟則是開放型的。全會公報提出:「堅持開放發展,必須順應我國經濟深度融入世界經濟的趨勢,奉行互利共贏的開放戰略,發展更高層次的開放型經濟,積極參與全球經濟治理和公共產品供給,提高我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的制度性話語權,構建廣泛的利益共同體。」這預示着中國不僅要充當全球經濟的「新引擎」,還將成為全球經濟的「穩定器」。
前不久,中央政治局委員、中央統戰部部長孫春蘭訪港時,提出了兩岸四地要構建命運共同體、責任共同體和利益共同體。「三個共同體」釋放出中央全力挺港的清晰信號。以往,在亞洲金融危機、全球金融風暴、「沙士」等天災人禍的緊要關頭,中央及時出手,力挺香港,出台了許多挺港、惠港、助港的政策。那麼,隨着中國在全球經濟治理中話語權的增強,今後遇到類似危機和災難,中央一定會為香港築起更為堅固可靠強勁的「防波堤」和「避風港」。
有國家做堅強後盾,香港可以放心大膽地在一些領域進行探索,「任憑風浪起,穩坐釣魚船」,發展定力大大增加。
開放新格局給香港帶來現實機遇
五中全會公報提出「提升港澳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這預示着「十三五」期間,在國家開放新格局中,香港的角色會更加吃重。
如果說過去中國經濟主要靠「汗水驅動」,那麼,從「十三五」開始,主要靠「智慧驅動」。在「汗水驅動」階段,香港在金融、貿易等方面的優勢還過於「高大上」,無法在國家戰略中充分發揮作用。進入「智慧驅動」階段後,香港至少在以下四個方面有着巨大機遇:在國家「走出去」戰略中,香港可以充分發揮中西合璧的人才、資本、管理、服務等優勢,為中國企業「走出去」開闢出一條捷徑;在人民幣國際化進程中,香港可以將已經開通的「滬港通」、未來開通的「深港通」作為新支點,不斷拓展全球離岸人民幣業務;在兩地深度融合過程中,香港可以把握粵港澳率先實現服務貿易自由化的良機,參與粵港澳深度合作;在「一帶一路」建設中,香港發揮自身在專業服務等領域的優勢,開拓廣闊的新市場。
不過,機遇當前,其他國家和地區也在爭搶。比如「一帶一路」中的「海上絲綢之路」,新加坡會與香港競爭;推進人民幣國際化,倫敦會與香港競爭等等。香港如何把握機遇?當務之急是香港社會要走出政治爭拗的泥潭,聚焦經濟發展,特別是香港工商界金融界企業界,都應該提早謀劃,未雨綢繆,把握千載難逢的機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