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勇 中興匯金投資研究部研究員
人社部新聞發言人近日表示,人社部將於2016年啟動實施基本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工作。人社部測算的養老金入市的總規模可能超過2萬億,若按照30%入市資金上限計算,將有最高6000億元的養老金入市。對於股市而言,養老金入市或許能起到錦上添花的作用,但還沒有雪中送炭的能力。
應該說,作為長期性投資基金的養老金入市時間表的確定,給投資者帶來了一劑「強心劑」,同時,通過逐步改善A股市場的投資者結構,進一步提升機構投資者的整體佔比,從而增強機構投資者對股票市場的整體影響力,利於將價值投資的理念注入市場之中,使得整個市場投資逐步趨於理性。
至於一些投資者就此認為養老金入市即為救市,養老金入市成了A股的「救市主」。其實,這種理念是站不住腳的。首先,從理論上說,全國可納入投資運營範圍的資金總計約2萬億元,按照30%入市資金上限計算,將有最高6000億元的養老金入市。然而,近期滬深兩市每天成交量最差的是4000億-5000億元,最好的時候就上萬億,6000億元相對於當前股市規模而言,乃是杯水車薪。
不僅如此,就算分散的養老金能夠統籌起來給A股帶來源源不斷的長期資金,對於股市走勢的影響力也非決定性的。誠然,養老金入市能夠短暫積累人氣,但當下A股的走勢,更多是取決於經濟基本面的走向、市場流動性的變化、場內去槓桿的情況以及投資者的心理預期。養老金入市,最終不能影響到市場大方向。
比較美英等西方發達國家,養老金入市,已經找到了合適的路徑和成熟的模式,不僅養老金入市規模佔GDP比重很大,而且投資範圍非常廣泛。養老金入市,基本是按照市場化方式來運作的,入市目的是尋求保值增值,而不是也不能成為股市的救命稻草。
先前,我國的養老金投資運營能力並不理想,根本達不到真正的保值增值狀態。根據數據統計,從2000年至2014年底,養老金保險基金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僅2.32%。針對這一年化收益率水平,實則已經低於同期的一年期存款利率均值,而且也遠遠低於我國的真實通脹率水平。若沿用國內過去的管理方式,養老金要想實現保值增值的難度只會增大,養老金的潛在缺口也將會持續擴大。時下鼓勵養老金入市,提升養老金的投資運營效率是一個可行的出路。
而在當下,要提升養老金入市的投資運營效率,既要穩賺不賠,又要跑贏通脹,二級市場並不符合這方面的條件。因此,即使6000億的養老金被獲批入市,全部進入二級市場參與搏殺的可能性比較小,更有可能是在一級市場進行新股配售,或者參與到國有上市公司的股份制改革中去。這樣一來,或許可以更好地實現養老金入市的保值增值。
養老金入市為的是尋求保值增值,而非救市、托市。投資者寄希望於養老金入市推高股指,實為一廂情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