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淵滄博士
中共十八屆五中全會圓滿閉幕。五中全會是為新的「十三五」規劃定下基調的重大會議,與過往一樣,「十三五」規劃也會把香港的發展一併考慮進去。隨着中國經濟體量不斷增大,香港作為特別行政區,理應憑藉自身優勢,積極把握「十三五」發展機遇,為本地區的經濟增長尋求新的增長點,將自身的前途命運與國家緊密聯繫在一起。
改革開放30多年的結果是中國經濟體量日漸強大。多年前,香港的GDP佔全國的30%,今日比例只剩3%,這不代表香港經濟倒退,而是中國經濟崛起的表現。今日中國已是世界第二大的經濟體,13億人口的中國市場吸引着全世界的投資目光,香港近水樓台先得月,更不應該忽視中國內地龐大市場。最近瑞士一家銀行瑞信推出一份報告,指出中國有1.09億的人口收入已達到中產水平,即擁有資產5萬美元至50萬美元,數量位居世界第一,比美國還多。換言之,今日中國已經有1.09億有能力消費的人口。
聚焦創新創業 帶動消費
中國中產階層人口的增加,也使「十三五」規劃與過往的五年規劃比較,產生重大的變化。這1.09億人口的消費能力必將是中國未來經濟增長的主力。
中國經濟結構經過30多年的改革開放之後,已經到了再次進行調整的時候。改革開放初期,中國依靠人口紅利帶來的優勢,以廉價勞動力一舉成為世界工廠。但是,過去執行的一孩政策壓抑了人口增長,不可避免也造成人口老化,年輕勞動力減少,人口紅利也自然逐漸貽盡。今年五中全會通過廢除一孩政策,全面放開二胎,以應對人口老化威脅。當然,目的並不是重新創造舊有的人口紅利條件,通過增加小孩來提高消費才是最終目的。今日年輕父母的經濟能力改善了,想生第二個孩子,他們必然對住房、教育、醫療有龐大需求,這可以創造出非常大的消費潛力,符合最新的經濟改革藍圖。「十三五」規劃的重點之一就是改革,從30多年前的改革進入新的改革,30多年前的改革是從計劃經濟走向市場經濟,新的改革是創業、創新,帶動消費。
世界上的先進國家,其內部消費往往佔GDP的一個顯著比例,至目前為止,中國的內部消費市場比例依然偏低,有大量空間有待發掘。因此,二孩政策除了可以協助降低人口老化,還能夠立竿見影地推動內部消費增長。
改革開放初期,為了降低成本,環境保護的工作做得不好。隨着經濟發展加速,環境問題愈見突出。過去,中央政府、地方政府也曾就問題進行針對行動,無奈環保工作成本不低,光電、風電的成本遠高於煤電是眾所周知的事。數年前,老百姓的收入不夠高,對因環保而突然高漲的電費、水費是有微言的,也因此,環保工程放慢了腳步。現在,隨着全國人民收入大幅增加,環保工程就必須重新上馬,不能再拖。
香港順勢而為
把握機遇
受中國的人口紅利逐漸消失影響,大量香港廠商都面對生產成本高漲的壓力,其中不少經營者已將生產基地由中國轉到其他工資水平較低的國家,如越南、印尼、孟加拉等。
現在,面對全新的「十三五」規劃,香港商界是時候重新考慮投資中國內地,內地中產階層的人口大量增加,13億人口成為世界最大的市場,如果適時把握發展機遇,勇敢地挖掘商機,大膽創新,則前途肯定比直接簡單地把工廠由中國搬到印尼好。
「十三五」規劃的年期一直至2020年,早在2010年時,當時中央領導層已經為2020年的經濟規模立下目標,即2020年的GDP應該比2010年翻一番,要在十年的時間裡實現讓GDP翻一番目標,平均GDP增長率必須達到7%。本年度最新的第三季GDP增長率低過7%,一度引起社會的憂慮,幸好,從2011年至2014年,中國GDP增長較快,平均增長率遠超7%,未來幾年GDP增長率就算維持較慢水平,要在2020年使到當時的GDP總額比2010年增長一倍應該不是困難的事。
更長遠的目標則是十年後的2025年中國製造,期望那時候中國的製造業已脫胎換骨,不再是低層次,由廉價勞工生產的商品,而是高科技、高附加值的高檔商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