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佈會,宣佈實施全面二孩政策的相關情況。 中新社
鍾 倩
「全面放開二孩」的新政傳來,朋友圈裡各種段子齊飛,看得我眼花繚亂。有個朋友說,段子背後是戳中了我們的痛點,最終也是淚點。認真思考,此話不無道理。
女友青青,經常和我說起她與弟弟、妹妹的事情,尤其是過年回家在一起的場景,我很是羨慕。青青姊妹五個,她排行老大,與同齡人相比,她不僅獨立、幹練,而且很能吃苦。有一段時間,她的母親身體不好,她工作忙,回不去,妹妹主動回家照料,幹幹家務等。作為八十後生人,我深深地體會到家中「只有一個」的孤單與無力。伴隨年齡的增長,父母慢慢老去,身體走向衰老,患上多種慢性疾病,我深感力不從心,常常想到,「如果再有個弟弟或妹妹,那該多好啊!」正如剛生二胎不久朋友的真實獨白:「生個二寶,不圖他將來給我們養老,主要能給老大做個伴,有一天我們不在了,他們能夠互相照應。」聽到這裡,不禁叫人為之動容。
認識一位董老師,他的兩個孩子是雙胞胎,可愛又調皮,而這也成為甜蜜的負擔。兩個娃才三歲,正是好動的時候,勞神費心自然少不了,對他來說,睡覺成為奢侈的事情。最近,他發微信,說:「其實兩個孩子也不那麼累,大寶學會看二寶了,用小車推着二寶玩兒。」引來朋友們的點讚。
無論是「單獨二胎」,還是全面二孩,孩子的增加、家庭成員的變化,都會重啟人們的生活觀。「多個孩子多個心事」,老觀念並非沒有道理,但是,多個孩子,幸福也會加倍,這是「獨苗」家庭所體會不到的。
然而,當「二孩」走進現實,幾多糾結,幾多煩惱?一邊是「想生不生,後悔一生」,一邊是生下來如何養,令很多人陷入兩難困境。其實,這不是一道簡單的選擇題,而是繁冗的問答題,左右着我們的生活。仔細留意,一般分為三種情況:一是,想生不敢生。養娃成本太沉重,事業、生娃難取捨,家中老人無力看,說到底,還是財力與精力的問題。二是,想生沒能力。高齡產婦懷不上,或身體狀況不好,或事業處於上升,都會潛移默化影響到生娃計劃。有些夫婦為了生娃,費盡周折,最終夫妻關係也變得劍拔弩張。三是,「二孩計劃」遭遇老大的排斥。這種情況比較常見,就像河南網友「滴答」晒出與老公寫的「保證書」,他們向女兒承諾,「永遠第一喜歡大寶」,這才得到大寶的允許。要想生二孩,先要搞定老大,「有他沒我」成為很多大人的煩惱。「熊孩子」的抗議,輕者揚言把妹妹扔進河裡,重者離家出走,有些甚至割腕輕生。今年初,武漢44歲的肖女士和丈夫經過一年的努力終懷上了二胎,13歲的女兒雯雯以逃學、離家出走等威脅父母,父母找她談心也無濟於事。她態度強硬,只要母親生二胎她就自殺。最終,肖女士不得不含淚打胎。此事令人扼腕歎息,又深刻反思。
打胎固然不人道,但也從側面看出人們尚未做好心理上的準備。有個故事,或許可以說明。一個兒童行為發展學的學生回憶小時候,5歲的哥哥讓父母把幾個月的她帶到幼兒園,課堂上哥哥把她抱上講台,描述自己的妹妹如何可愛。說完後,哥哥竟說出讓人吃驚的話:「我想為她找個好去處,你們誰想抱走,她就是你的了!」對此,美國兒童行為心理學家解讀說,如果我們不理解哥哥為何想把妹妹送走,想想丈夫想再娶一個女人時,他妻子的反應吧。丈夫對妻子說:「有了她,我對你的愛一點都不會減少,我會像愛她一樣愛你,保證公平。」你能接受嗎?可見,老大的「排異」是天性使然。
老大的反應,用心理學的專業術語說,這就是「同胞競爭」,即同胞兄妹之間相處的微妙關係。具體的說,是二孩的出生會激發老大同胞競爭的意識,產生被拋棄、被忽略的焦慮感。因此,生二孩不只是要做好物質準備,最關鍵的是處理好親子關係。二孩的到來,會給家庭帶去「陣痛」,使老大爆發爭寵心理,所以,大人應該多些安撫,不要以為「孩子還小」,應事先與老大溝通,接納他們的情緒。此外,二孩還能改變老大身上的一些壞毛病。由於過度寵愛,獨生子女普遍自私、任性,此問題被成為「獨」症。二寶的到來,能夠激發老大的保護慾,培養他們的責任感,懂得分享,學習關心他人,有益於他們身心的健康與人格的發展。通過在一起的生活體驗,使兩個孩子互相接納,這也是共同的成長。
另一方面,「全面二孩」上路,教育怎樣接招,也是個不容忽視的問題。經常聽到身邊的同學說,與其生養兩個娃,不如教育好一個孩子,一個孩子能教育好就很了不起了。當下,社會競爭激烈,生存壓力較大,這是不爭的事實,而教育投資也是不小的壓力,很多家庭都存在父愛缺席,影響孩子的成長。最關鍵的是,時代不同,環境不同,對下一代受教育的期許與價值也會不同。現代教育,不是簡單的教孩子識字、學文化,而是包含着胎教、幼教、發展興趣、入學等一系列的內容。提倡母乳餵養、自己帶娃,從小啟蒙孩子音樂等,這勢必要付出一定的時間成本,作為女性,更是要做出自我犧牲與事業平衡的艱難選擇。近日,中國技術經濟論壇在南京舉辦,論壇上有經濟學教授表示,夫妻雙方收入愈高,生二孩的可能性就會愈小。因為,生養後代需要機會成本,收入愈高的女性,機會成本愈大,牽扯到產假期間的晉升機會、崗位變化等,都會對職業規劃帶來影響。回到家庭中,「二孩隨誰姓」,兩個孩子如何相處、教育上的碰撞怎樣化解、夫妻之間出現分歧等等,這些都會砸出一圈圈漣漪,影響到整個家庭的安穩。
一個孩子,會改變一對夫妻;同樣,未來的兩個孩子,也會改變家庭的格局與社會的構造。對於社會來說,也應擔負起更多的責任,無論是兒童權益保護、產假天數的增加,還是義務教育的拓寬等等。可見,迎接二孩,我們還有很多準備工作,懷揣敬畏與感恩,我們在路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