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1月23日 星期一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采風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琴台客聚:課外書加讀報


潘國森

我們「六十後」老人家上小學的歲月,香港教育未普及。許多家長自己都沒怎麼上過學,反而不似今天有高學歷的家長那麼容易被「不要輸在起跑線」的鬼話蒙騙,弄得一家大小心力交瘁。

升中試在小學六年級那一年進行,學校和老師都待學生升上小五才開始安排「操練」。因此,小一到小四這幾年實在是「歡樂時光」。

現時你去請教各家各派的教育專家,問怎樣可以學好英文,基本上清一色會答年紀愈小去學愈好。這個實在,然而未必盡然。模仿洋人的口音或許如此,訓練閱讀和寫作則不必太早。我們「六十後」的香港學生很遲學英文。記憶所及,在小學一年級根本沒有英文課,也就是說,我有一年停了學英文!聽年長好幾年的朋友說,他們甚至小三小四才開始有英文課。香港的英文教育其實效率和效能極低,今天的大學生隨隨便便都學了十四五年英文,又是個什麼水平?大家有目共睹。

要學好語文,不論中英,總是多聽多講多讀多寫。香港過去有一個半世紀的英國殖民歷史,英國人統治的歲月,大家有較多聽和講的機會。至於讀,要講求多閱讀課外書;寫,就要靠自發去練習,然後有明師指點。

還是回到講我怎樣學中文。小四的那年,有一天老師要我們回家看報紙,然後挑選一些內容,拿回課堂當眾朗讀。我記得同學較多選軟性一點的花邊新聞,我就喜歡選社會大事。於是,我就養成了讀報的習慣。在我求學的歲月,老師總是鼓勵同學多讀報。到了二十一世紀的今天,不少報紙的文字粗鄙下流,報道與評論亦見鼓吹暴力與違法,家長和老師還敢要小孩讀嗎?

我們上小學的年代,學校沒有什麼圖書館或藏書,即使我讀過的官立小校各方面的條件都比較優勝,還是不如現在教育資源那麼豐富。也是在小四這一年,我和幾個同學平均每兩個星期就會到香港中區大會堂的公立圖書館借書,一次可以借三本書,通常都在兩星期到期還書之前讀完。上回介紹的《中華通俗文庫》就是當時很喜歡讀的書。這系列的書約三十來頁,有精美插圖,約數千字,內容很豐富。我比較喜歡挑些生物、歷史、地理類的書。還有是內地集體創作的《三國演義》連環圖。

這些課外閱讀對我小學到中學的各種考試,都看不出有什麼特別大的價值,可能中文寫作會有些幫助。現在回想,中學那幾年我在各個科目的常識算是遠比其他同學豐富了些。

上回提及季羨林大師要求二十一世紀的中國小孩要背五十篇古文和二百首詩。其實我在小學到中學都不喜歡背誦國文科要求的課文,並不是因為我記心不好如郭靖,相反正是記心很好,反而有點不屑!

記心好是出於遺傳,這個要感激父母。性格帶點高傲,也可以算是出於遺傳,不過也涉個人後天選擇,不能全部算到父母的頭上去。 (我怎樣學中文之小學篇.下)

相關新聞
百家廊:名人偷,不算偷? (2015-11-23)
琴台客聚:課外書加讀報 (2015-11-23)
生活語絲:老伴織毛衣 (2015-11-23)
淑梅足跡:黃耀強陳志文憶李小龍 (2015-11-23) (圖)
七嘴八舌:誰是真心愛護香港 (2015-11-23)
翠袖乾坤:兩歲反叛兒 (2015-11-23)
網人網事:CD的幻想 (2015-11-23)
百家廊:梔子花香 (2015-11-20)
此山中:名牌褪色 設計師退場 (2015-11-20) (圖)
隨想國:閒話葡萄酒 (2015-11-20)
雙城記:人生第一場昆曲 (2015-11-20)
演藝蝶影:百花齊放的音樂劇 (2015-11-20)
翠袖乾坤:魔 (2015-11-20)
古今談:互聯網購物的騙局 (2015-11-20)
百家廊:當「二孩」走進現實 (2015-11-19) (圖)
琴台客聚:素食記 (2015-11-19)
思旋天地:一場真實的公民課 (2015-11-19)
隨想國:聚會與應酬 (2015-11-19)
方寸不亂:自「尋」多福 (2015-11-19)
翠袖乾坤:新一代正能量 (2015-11-19)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采風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