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大圖片
■徐立之指,港科院頒授院士時將不問國籍,只看對方對香港科學的貢獻。 資料圖片
徐立之:反映中西文化聚香江 院士不分「當地」「外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智鵬)雲集香港頂尖科學家的「港科院」(Academy of Science of Hong Kong),將於本周六在禮賓府舉行成立典禮,推動香港科技發展。創院院長徐立之昨日表示,港科院經多年準備,曾參考各地具代表性科學院的情況,推出「不問國籍,只求貢獻」的院士制度。他指,內地、美國、英國的科學院或相關機構,其院士都只頒予當地科學家,另設「外籍」院士制度,但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各方人才亦對香港科學發展深有貢獻,希望港科院院士制度亦能顯現有關特色。
港科院可說是香港最高學術機構,徐立之昨與傳媒會面時指,早在2002年他剛回港時,現港科院理事、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支志明已和他商討設立港科院的構思,及後2006年多名科學家更成立小組開始有關研究。
他表示,全球最頂尖的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都主要由民間科學家組成,港科院亦希望參考有關方向,擔任組織聯繫及學術研討的角色,為相關政策提供意見,但不會成為直接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所」。
27創院院士「粒粒皆星」
徐立之又透露,曾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前院長路甬祥等分享設立科學院的建議,相比起「中科院香港分院」的做法,彼此都認同活用香港特色、成立香港獨有的科學院,可更有效促進科學交流,發揮影響力。
連同徐立之、支志明在內,港科院在成立時共有27位創院院士,另包括陳繁昌、沈祖堯、朱經武等多名現任及前任本地大學校長,以及諾貝爾獎得主崔琦、Jean-Marie Lehn等。徐立之指,港科院計劃每兩年向最多5名對香港科學有貢獻的傑出學者頒授院士。
他特別提到,中科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等,只會將院士頒予當地科學家,再另外設「外籍」院士制度,而台灣中研院院士則只頒予華人學者,但港科院會別樹一幟,只要對香港科學有貢獻即可,希望從中展現一直吸納中西人才的「香港精神」。
創科署撥300萬撐兩年
港科院早前獲創新科技署撥款300多萬元,以供未來2年的營運,同時正積極向社會籌集資金。徐立之指,早年小組曾研究以法定機構形式成立,並希望獲政府經常撥款,但因相關行政及立法問題較繁複,現已改循慈善機構方向籌組,但長遠仍希望政府增加支持。
支志明盼鼓勵本土科研
支志明則補充指,港科院致力成為香港科研學術的標誌,而透過頒授院士表揚科研人員,特別是土生土長的科學家,可為有志投身科學的年輕人帶來認同感。
他又提到,本港大學科研水平相當高,港科院計劃與其他推動科研的機構加強合作,以加大影響力,加上商界及市民大眾捐款支持,相信會是本港科研發展的重大推動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