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2月1日 星期二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港科院只重貢獻不問國籍


放大圖片

■徐立之指,港科院頒授院士時將不問國籍,只看對方對香港科學的貢獻。 資料圖片

徐立之:反映中西文化聚香江 院士不分「當地」「外籍」

香港文匯報訊(記者 任智鵬)雲集香港頂尖科學家的「港科院」(Academy of Science of Hong Kong),將於本周六在禮賓府舉行成立典禮,推動香港科技發展。創院院長徐立之昨日表示,港科院經多年準備,曾參考各地具代表性科學院的情況,推出「不問國籍,只求貢獻」的院士制度。他指,內地、美國、英國的科學院或相關機構,其院士都只頒予當地科學家,另設「外籍」院士制度,但香港是中西文化交匯的城市,各方人才亦對香港科學發展深有貢獻,希望港科院院士制度亦能顯現有關特色。

港科院可說是香港最高學術機構,徐立之昨與傳媒會面時指,早在2002年他剛回港時,現港科院理事、香港大學化學系講座教授支志明已和他商討設立港科院的構思,及後2006年多名科學家更成立小組開始有關研究。

他表示,全球最頂尖的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都主要由民間科學家組成,港科院亦希望參考有關方向,擔任組織聯繫及學術研討的角色,為相關政策提供意見,但不會成為直接進行科研項目的「研究所」。

27創院院士「粒粒皆星」

徐立之又透露,曾與中國科學院院長白春禮、前院長路甬祥等分享設立科學院的建議,相比起「中科院香港分院」的做法,彼此都認同活用香港特色、成立香港獨有的科學院,可更有效促進科學交流,發揮影響力。

連同徐立之、支志明在內,港科院在成立時共有27位創院院士,另包括陳繁昌、沈祖堯、朱經武等多名現任及前任本地大學校長,以及諾貝爾獎得主崔琦、Jean-Marie Lehn等。徐立之指,港科院計劃每兩年向最多5名對香港科學有貢獻的傑出學者頒授院士。

他特別提到,中科院、美國國家科學院、英國皇家學會等,只會將院士頒予當地科學家,再另外設「外籍」院士制度,而台灣中研院院士則只頒予華人學者,但港科院會別樹一幟,只要對香港科學有貢獻即可,希望從中展現一直吸納中西人才的「香港精神」。

創科署撥300萬撐兩年

港科院早前獲創新科技署撥款300多萬元,以供未來2年的營運,同時正積極向社會籌集資金。徐立之指,早年小組曾研究以法定機構形式成立,並希望獲政府經常撥款,但因相關行政及立法問題較繁複,現已改循慈善機構方向籌組,但長遠仍希望政府增加支持。

支志明盼鼓勵本土科研

支志明則補充指,港科院致力成為香港科研學術的標誌,而透過頒授院士表揚科研人員,特別是土生土長的科學家,可為有志投身科學的年輕人帶來認同感。

他又提到,本港大學科研水平相當高,港科院計劃與其他推動科研的機構加強合作,以加大影響力,加上商界及市民大眾捐款支持,相信會是本港科研發展的重大推動力。

相關新聞
高鐵844億封頂 港鐵超支嶺 (圖)
港鐵特別息4.4元 庫房填平超支
御用大狀跟進港鐵責任
田二少:港府耗不起 港鐵不上身
高鐵事件簿
王國興:與民同呼吸 了解街坊心 (圖)
難忘選「顫」:逐步兌現政綱 報答鐵粉力撐 (圖)
順應大勢:面向年輕人 切勿「堅離地」 (圖)
民記「票王」感言:珍惜每位街坊 (圖)
特稿:詩詞自勉 為民請命
「傘兵抬頭」太誇 未成社會「主打」 (圖)
3鴿敗選不思過 找借口圖「翻案」
《壹仔》屈梁志祥發信「鄉親」助選
周浩鼎倡民記「網攻」「青年票」 (圖)
梁耀忠無接班人 稱「不知青年想法」
人人做科研之一 (圖)
600中學生合力跟蹤癌細胞 (圖)
分析軌跡:10分鐘拍一照 數百「偵探」追查 (圖)
學生點讚:「造福病人有意義」 (圖)
幕後功臣:教授設計線路板 看看「殺手」哪裡逃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