檢索: 帳戶 密碼
文匯網首頁 | 加入最愛 | 本報PDF版 | | 簡體 
2015年12月4日 星期五
 您的位置: 文匯首頁 >> 港聞 >> 正文
【打印】 【投稿】 【推薦】 【關閉】

探析氣候變化系列之生態危機:海水酸化 海膽畸變


放大圖片

■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陳潔瑜指,香港是很好的「水晶球」,有大中華四分一的海洋物種,盼透過浮游生物研究氣候變化下如何保護本港海洋生態。香港文匯報記者梁祖彝 攝

科大藉浮游物研「溫室」衝擊 冀夥業界政府護海岸

氣候變化影響深遠,更令大自然生態系統面對重重危機。在高度城市化的香港,因獨特的地形加上亞熱帶氣候,其實孕育了極為多樣的生物品種,單是海洋物種已超過5,600樣,佔整個大中華地區的四分一,為重要的生態寶藏。香港科技大學生命科學部的團隊,因應二氧化碳過度排放引起的氣候和「海洋酸化」,深入剖析香港海域中的浮游生物,揭示氣候變化衝擊生態平衡的機理。團隊發現在海洋變酸下,浮游生物生長速度會明顯減慢,體形變小,甚至畸形變異,更容易在競爭下死亡,長遠或為海洋世界帶來物種滅絕的「浩劫」。香港文匯報記者 鄭伊莎

科大生命科學部助理教授陳潔瑜專研海洋無脊椎及浮游生物(plankton),她引述聯合國政府間氣候變化委員會(IPCC)最新報告指,全球半數海洋生物正受氣候變化影響,但當中機理及不同生物受影響程度等,卻有很多未知數,是團隊的研究重心。她解釋,浮游生物是維持海洋生態平衡中的重要角色,「牠們是食物鏈中最底的一層,如果死亡,就會影響魚蝦及人類的食物供應。」浮游生物亦可以吸收溫室氣體,轉化為有機物,再將之封鎖於海底,發揮氣候調節的作用。

幼膽生慢兩成 易鈣化死

碳排放引致溫室效應令氣候暖化,同時讓更多二氧化碳溶解至海水中,擾亂當中化學平衡,造成「海洋酸化」(ocean acidification),對海洋世界是莫大威脅。不過,「酸化」並不完全代表海洋「變酸」,而是化學上酸鹼pH值降低。現時海洋pH值屬微鹼的8.1至8.2(7為中性,越低越酸),依IPCC估計至2100年將降至7.7,變化令人憂慮。

陳潔瑜指,其團隊進行了多個研究項目分析生物行為和機理,以了解酸化對海洋的影響,包括利用尚未成形、屬浮游生物的幼體海膽,首次發現酸化會令海膽生長速度減慢兩成,體形變小,更難覓食且容易被吞噬(見另稿)。若海膽長期處酸化海水中,將難以新增碳酸鈣以形成骨骼,導致鈣化死亡。

自我複製 成駭人「連體嬰」

團隊另一研究也發現,在氣候暖化及海洋酸化影響下,幼體海膽會自我複製,將外胚層變為一個小囊,生成另一「自己」,出現畸形變異(右圖),研究人員現正測試有關情況的化學變化。團隊估計,環境惡劣會促使海膽生成兩個「自己」,以提高存活率,惟箇中具體機理仍有待研究驗證。

陳潔瑜表示,希望能剖析氣候變化對香港以及其他亞洲海洋物種的影響,藉以帶來新啟示,「其實香港是很好的crystal ball(水晶球),有大中華四分一的海洋物種,是很理想的研究基地。」

她又指,除了受酸化和暖化影響,香港沿岸的大型工程、污染物等亦會影響海洋生物,「研究課題眾多,哪一樣更重要呢?這是很複雜的。」故她會先逐個因素分拆研究,再合併其影響,以貼近海洋實況。

可應用於養蠔 助規劃海岸公園

團隊亦期望與業界和政府當局合作,將其研究成果應用。陳潔瑜舉例指,如發現pH值對生物生長影響的細節,就可提示業界,如蠔場在海水pH值偏酸時,便應避免抽海水影響養殖;其研究早前亦模擬了海洋生物如蠔的分佈及行徑,以評估哪些群落或位置最為值得保護,相信可供規劃海岸公園時參考。

她又提到,團隊有研究員最新發現一些幼體海膽在酸化及銅污染下仍能生存,反映本港部分海洋生物頗為「捱得」,希望能進而揭示哪些海洋生物更能抵抗酸化或暖化環境。她期望能藉不同的生物研究有效評估香港生態系統在氣候變化下的影響,藉以探討相關保育行動。

相關新聞
沙中線應急費不足 擬申加撥款 (圖)
沙中線延遲通車及超支具體情況
鄧家彪:倘為保育超支可接受
南港島線東段及觀塘延線亦超支
陳健波:審大橋高鐵撥款或出「剪」 (圖)
洪錦鉉:感恩服務 感動街坊 (圖)
特稿:「傘兵」攪局 更顯義工團結
反對派選後大搞蛇宴平價遊 (圖)
「新思維」:戰敗非因「走中間」
委任議員贏直選:頓感肩膊更沉重 (圖)
探析氣候變化系列之生態危機:海水酸化 海膽畸變 (圖)
一秒2500格速攝移動路徑
全球升3.1度滅兩成海洋生物 (圖)
候鳥芳蹤杳 幼龜陰陽失調 (圖)
富婆失身份證 戶口失款808萬 (圖)
「富婆」戶口被盜存款808萬經過
假「富婆」在12月2日冒名提款及轉賬經過 
專家:可持ID往公司及土註處套簽名 (圖)
話你知:「偷信黨」蒐私隱 犯案騙773萬
Bambini案警再拘1負責人 (圖)
【打印】 【投稿】 【推薦】 【上一條】 【回頁頂】 【下一條】 【關閉】
港聞

點擊排行榜

更多 

新聞專題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