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用個人資料進行詐騙及盜取財物的罪案時有發生,市民應妥善保管自己的個人資料,避免被利用遭致損失,惟騙徒或盜賊為取事主的個人資料亦不擇手段,無孔不入,稍有不慎,隨時洩漏甚至被盜取個人資料仍懵然不知,過往更曾出現「偷信黨」四處到一些保安鬆懈的樓宇偷取市民的差餉單、水電煤、股票及銀行結單等信件,以收集個人資料部署犯案。
當鎖定目標後,騙徒會再到土地註冊處查冊,套取事主的更多個人資料,包括身份證號碼及簽名式樣,以偽造滙款文件及支票等詐騙銀行,並以受害人身份聯絡電訊公司,將受害人電話轉駁至同黨的電話,以攔截銀行聯絡受害人查證大額轉賬或滙款事宜的電話查詢。
在完成部署後,騙徒便會冒認是受害人的受託人到銀行,要求從受害人的戶口款匯到外地,並出示冒認簽名做證等,而當職員致電受害人查詢求證時,由於事主的電話已預先被飛線,接獲電話的騙徒同黨便會冒認事主「確認」交易,成功盜走巨額存款。
去年1月中,警方便成功破獲一個「偷信黨」詐騙集團,在全港多個地點合共拘捕14男1女(21歲至64歲)涉嫌「串謀詐騙」、「欺詐」、「盜竊」、「行使虛假文書」及「洗黑錢」等,案中最少有6名市民受害,涉款共773萬元,其中一名受害人損失高達300萬元。
■香港文匯報記者 杜法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