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志強 香港工商專聯會會長 資深時事評論員
立法會原定12月9日審議版權修訂條例,但由於反對派議員五度提出點算人數,最終因在席議員不足法定人數而流會,這種行為必須受到譴責。建制派議員和社會各界有責任支持版權修訂條例,不再讓「拉布」、「流會」之類陰謀得逞,以維護香港保護知識產權的形象,推動本港文化創意產業生存發展。
保護版權是國際潮流,但香港落後國際10多年,嚴重影響香港的文化創意產業進步。世界不少國家的政府、商會、企業界都希望香港早日通過版權修訂,以便能夠與香港的相關產業開展進一步的合作,可見落實版權修訂條例不能再拖延。修訂條例越早通過,越有利擴展文化創意產業發展空間。尤其是隨着互聯網科技迅速發展,舊有法例早已追不上日新月異的互聯網技術更新,加強法例監管,保障知識產權迫在眉睫。
創意產業需與時俱進的法律保護
眾所周知,知識產權和創意產業需要與時俱進的法律保護。由電影、音樂和電視廣播公司等組成的香港版權大聯盟指出,盜版侵權現象蠶食創意產業,嚴重威脅行業生存,促立法會通過版權修訂條例草案,而草案可保障知識產權和表達自由,大聯盟不認為草案是「網絡23條」,況且草案內有關版權議題十多年前已開始討論,不應再拖延。
「港產片」曾風魔全球,當時香港是繼荷里活後,電影總產值全球第二的城市。以邵氏電影公司為代表的商業資本投資電影產業,不論是產量還是品質當時都是亞洲領先地位,在東亞、東南亞國家建立了自己獨有的影響力。香港功夫片及動作片聞名國際,而隨着李小龍後,成龍、周潤發、李連杰、吳宇森、袁和平等先後登陸荷里活,借助其全球化能力,港式電影更是得到發揚光大。一些小本製作尋覓新意,從本土走向國際,如王家衛、周星馳、梁朝偉、劉德華等,成果得以慢慢累積。
「串流」侵權影響嚴重
香港電影的衰落,很大一部分原因在於過去十多年受到盜版的影響。近年香港雖然已逐漸減少盜版影碟供應,可惜新興網上下載版本對版權的損害更加嚴重及普遍。香港國際影視協會常務董事何偉雄指出,若不通過條例,香港就沒有機制阻止網上侵權的「串流」電影,網上大部分電影都會是盜版,令電影投資人卻步。「串流」侵權影響非常嚴重,而且波及出版業,例如有正版書籍早上出版,下午已被掃描上網任人下載,令銷量及收入大跌。
盜版侵權不僅令曾經輝煌的「東方荷里活」逐漸衰落,而且對香港音樂工業的衝擊也十分嚴重。唱片公司每賣出一張唱片,要花成本的85%支付廣告宣傳費用,歌手只能分到低於一成的報酬,且常要簽長期合約,放棄作品擁有權。免費流通的MP3和網路盜版音樂,造成唱片業的巨大損失。過去十多年,香港唱片營業額和唱片從業員數量的暴跌,可說是慘不忍睹。有分析認為香港唱片業是輸給盜版和非法下載,不是沒有道理。香港的粵語歌曲,作為一個時代的重彩,在華語音樂史上佔據舉足輕重的地位。遙想當年,香港地區以外的華語歌手都勤學苦練粵語歌,試圖佔領這塊令人羨慕的樂土,可惜粵語歌當年的輝煌在盜版侵權下已黯然失色。
香港的版權條例更新困難重重,而周邊地區則不斷在知識產權保護上重錘出擊。例如韓國政府認定電影等文化工業是國家的重點發展項目,配合清晰政策,已令韓國電影工業逐漸成為亞洲第一品牌。不僅如此,韓國政府更着重在知識產權保護及規管上出台更多措施,這無疑為韓國的創意工業提供了較香港更優異的營商環境。
修訂條例相當寬鬆和包容
應該看到,修訂條例對網民創作並非是一把刀,而是一面盾。因為修例後,可為二次創作提供法律上的明文保障,同時又可讓版權持有人更有效地打擊盜版。修訂條例比起2012年的版本,增加了戲仿、諷刺、模仿、營造滑稽、評論時事和引用 6個豁免,再加上已有的 60項豁免,已經相當寬鬆和包容。事實上,在版權授權制度下,執法者須有版權人投訴才會採取行動,部分市民不清楚什麼是「嚴重侵權」,又以為海關可繞過版權持有人執法,因而對條例產生恐慌,這些都是不必要的。再者,條例是針對行為有否對版權持有人構成嚴重經濟損失,而非以內容判斷是否侵權。
重振本港「東方荷里活」風采,在CEPA協議下推動本港影視產品開拓內地龐大市場,讓香港粵語歌曲重放光彩,打造本港知識產權貿易樞紐地位,都需要透過落實版權修訂條例來實現,修例迫在眉睫,不容反對派再橫加阻撓。同時,當局要做好宣傳解惑工作,釋除網民的疑慮,可藉助新媒體與網民互動,讓網民全面理解新條例,營造理性討論氛圍,避免更多網民被一再誤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