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淑賢
一度大熱的「金磚五國」新興市場概念,近年聲勢已減,唯印度仍後勁凌厲。印度人口約十二點五億,是美國的四倍,內銷市場龐大,是當今增長最快的主要經濟體,根據國際貨幣基金組織估計,印度今年經濟增長可達百分之七點五。網購商巨頭亞馬遜近年就大舉進軍印度,不惜工本搶佔市場。今期《財富》雜誌有專文報道,很有趣。
文章有幾點值得思考,一是亞馬遜創辦人兼首席執行官貝索斯,吸收了公司在中國的失敗經驗,痛定思痛,認為當年在華不是過度投資,而是投資太少且搶灘太慢,才造成今天內地電子商貿被阿里巴巴獨大的局面,所以今次在印度更不容有失,派公司資深的印裔將領坐鎮。加上印度的基建不利電子商貿,比如有電腦或智能手機的平民只佔人口少數,很多人從未上過網,而部分地址由於城市混亂也無法寫清楚,像「清真寺後面,體育館對面」(看過最近的印度電影《兩個小孩的pizza》就知道),如何送貨?有信用卡的人也很少,如何付款?貝索斯於是大灑金錢,專為印度做一些在其他市場不會做的事,像與街坊小店合作,讓沒電腦沒手機的人,可以用店裡的電腦上亞馬遜網站購物,顧客也可去這些小店收貨並以現金付款,小店既可賺佣,又可增加人流帶動生意,顧客也能輕易買到一些以前沒機會接觸的外國商品,是三贏的安排。這模式如成功的話,日後外國網商在其他基建較差的新興市場是否也能照辦,值得留意。
亞馬遜有的是錢,但由於在印度發力較遲,已讓幾家本土網購商坐大,現在要追趕對手,不保證會贏。我一直喜歡亞馬遜,也頗早開始用kindle看電子書,但近年又走回頭,覺得那些要細看的書,還是用實體書方便,而kindle則用來看免費的經典作品、搜尋新書和去旅行時最好。不過亞馬遜早已不單靠賣書,而今後在印度如能與當地網商並立,未嘗不是平衡勢力的好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