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妮卡
對生活質素的要求,各有所愛。衣食住行四大必需品裡,細姪女阿欣特別貪靚,薪水全花光去買衣買鞋買手袋;親戚阿炳則特別愛「食」,他認為懂得「食」的人,才懂得賺錢,魚翅鮑魚會激勵他勤奮工作。
食得飽,穿得暖,我媽媽已經很滿足。經過戰亂和饑荒的中國人,對衣食住行大多數不會苛求;我爺爺說,清茶淡飯,有瓦遮頭,最幸福。
最近和一位美國朋友談論「衣食住行」,兩人觀點差異大,無法溝通。我以自己曾經居住汕頭三年的經驗為例,市中心有一條女人街,出售的衣服價廉物美,設計時尚,甚至出口世界。汕頭海產豐富多彩,宵夜打冷吃的煎蠔餅,至今想起仍垂涎。汕頭臨海,住近海邊的公園區,夏天晚上園中散步,涼風徐徐送至,真是人間仙境。至於行,的士遍佈;買了日本車的人,計劃升級換上歐洲車。在汕頭這個三線城市,生活如此寫意,夫復何求?
但美國朋友不理解。他說,大部分美國人對衣食住行的要求並不高。在物質極度豐富的生活環境裡,他們一件大衣過冬,牛仔褲穿四季。食,麥記漢堡包三餐吃不厭,無需山珍海味。住,有一個車庫儲存食物過冬,有一塊草地讓孩子奔跑,已經足夠。至於行,買車為了代步,只要它開得動,不會換車。
他們對物質生活要求低,但對資訊自由卻要求很高。美國朋友說,他不用翻牆看香港新聞,他隨時隨地可以用面書,和世界各地親友通消息。我承認,在汕頭我沒法做到。我相信,在目前階段,衣食住行比起翻牆更實在。
如果媽媽和爺爺還在世,他們一定奇怪,為什麼有煎蠔餅不吃,要吃漢堡包?各取所好,無需強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