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洋 香港禮德齊伯禮律師行航運部律師 香港華菁會副秘書長
今年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李克强總理明確提到要發揮香港獨特優勢,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深化內地與港澳合作,促進港澳提升自身競爭力。事實上,去年底李克強總理接受特首梁振英述職時,就要求香港在謀劃未來時應該考慮「國家所需、香港所長」,從而做好定位並與國家發展機遇對接。想要發揮香港「所長」首先就要找到國家「所需」,這樣才能做到有的放矢。從兩會上公佈的「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中可以看到,堅持全方位對外開放是國家未來五年推動經濟社會持續健康發展的必然要求。綱要草案特別指出將鞏固香港國際金融、航運和貿易三大中心地位,並提升香港在國家經濟發展和對外開放中的地位和功能。因此,如何充分發揮「超級聯繫人」優勢,在國家深化改革、擴大開放中提供助力,抓住機遇,應該成為香港發揮長處的着力點。
鞏固國際航運中心地位
「十三五」規劃綱要草案在國家層面再次肯定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地位。但是,「打鐵還需自身硬」,發揮優勢的前提是要確保優勢不被超越。面對新加坡大力發展航運業的激烈競爭,以及內地臨近香港的其他城市區域 (例如深圳前海和廣州南沙等)不斷尋求建立航運中心的壓力,特區政府從政策層面加强支持航運業發展並提升自身競爭力就顯得至關重要。特區政府矢志要以更加「適度有為」的態度參與經濟和社會發展,而近期提出成立新的航運機構就可以被視為在提升航運業地位,提高其在政策制定參與度的例證。新航運機構應該積極進行推動航運發展的政策研究,在政府制定航運政策過程中代表並反映業界聲音,切實參與相關政策的推廣與實施。另外,新航運機構還應制定有效的市場營銷策略,積極宣傳推廣香港作為國際航運中心的角色功能,加強提升國際和國內航運市場對香港優質航運服務的認知。
參與「一帶一路」建設
香港航運業對接國家發展並發揮所長的最好方式無疑是積極參與國家「一帶一路」。「十三五」規劃支持香港參與國家「一帶一路」雙向開放和建設。因此,作為國際航運和貿易中心,香港應該充分發揮與國際市場聯繫密切並且緊靠內地的優勢,利用長期積累的大量國際市場資源,將國家所需的高級人才、先進管理技術與經驗引入內地。同時,鑒於高度開放的自由經濟體制和完善的法律環境,香港可以吸引更多內地和「一帶一路」沿綫國家和地區的企業將其擁有或管理的船舶在香港註冊,選擇以香港作為船舶和其他海事工程設備的投融資平台,約定以香港作為解決其合同爭議與糾紛的地點。這些都是香港作為連接內地和世界的「超級聯繫人」,為國家在「一帶一路」建設中實現高水平互聯互通的雙向平台的優勢和機遇。
深化與內地航運業的合作發展
「十三五」規劃明確提出要深化內地和香港的合作發展,航運業恰好就可以成為深化合作發展的範本。上海和香港目前是中國最重要也最具有國際競爭力的航運中心,很多人因此將滬港兩地視為競爭對手。事實上,更具有同質性的新加坡才應該被視為香港航運業真正的競爭對手。香港在航運金融、海事保險和航運仲裁等航運服務業優勢顯著,而上海則在港口營運、船舶管理和經紀、船舶製造及維修和設備供應等更具有優勢,滬港兩地可以實現「和則兩利」的錯位發展。因此,特區政府應該游說中央政府牽頭與上海政府進行協商探討,發掘可能產生的潛在協同效應,尋找兩者互補優勢,從而避免兩地在國內和國際間的直接競爭,並聯手加强在國際間與其他國際航運中心的競爭優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