學聯內部弊病叢生,不民主的行政架構、不透明的財政狀況等,都引起多所院校的學生不滿,並發起「退聯潮」。
學聯原有8所會員院校,因不滿種種亂況,先後已經有香港大學、浸會大學、城市大學及理工大學退出,已損失了「關鍵半數」的成員,難以代表學界。不過,學聯的網頁至今仍稱理大是其成員院校。
「退聯潮」可謂去年大專院校界最矚目的事項,計港大率先破天荒退出學聯後,其他院校的亦陸續舉辦「退聯公投」。除了嶺南大學不成功之外,其他有搞「公投」的院校都一一通過,令學聯由全盛時期的有近9萬名會員,銳減至只有不足3萬人。
當時,「保聯派」為了打擊「退聯派」,一直「賤招」盡出,例如城大學生會就以「黑底黑字」的海報宣傳「退聯公投」資訊,被質疑「博人睇唔到」;將「公投」時間由向來的3天縮短為2天;將票站搬到偏遠地點等。
此外,理大雖然早於去年4月已舉辦了「退聯公投」,投票結果顯示近七成學生支持退聯,並且投訴期也沒有收到投訴,但因學聯代表會主席、理大的賴偉健入禀仲議會,結果拖了近1年,理大學生會本月13日晚上才宣佈正式通過退出學聯。
不過,根據現時的學聯網站,學聯依然將理大列為會員院校之一,未有回應理大學生1年前已清楚表達的退聯民意。 ■記者 甘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