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 臻
教育局局長吳克儉到一中學參加校慶典禮暨開放日,遇到政治團體舉行示威,離開時逾百名示威者圍堵吳克儉座駕,有人更大力拍打車身。當中部分是身穿校服或上身套上T恤、下身穿校服褲的學生,也有一些身份不明的青年,部分人身上貼有「吳克儉下台」及「捍衛繁體字」的標語。局長對事件表示遺憾之外,沒有因為被叫下台而激氣,反而對香港教育制度被批評就「好唔順氣」,他深深不忿說:「本港的學校及教師都很努力,一句話香港教育制度唔好就將佢哋抹殺晒,我係好唔順氣。」可見局長是身上流着教育工作者的血,有與教育界榮辱與共的心態,實在是好事,只有愛這行業,才會用心為其做事。真的,正如目前的傳媒行業已被喻為夕陽行業,許多傳媒人還是堅持下去。
只是局長發聲維護教師,未知他們是否領情,事實上香港教育界不少老師都是教協會員,他們的心向哪方,向學生講解分析事情的觀點如何客觀,大家心知肚明。
任何一個制度都難以完美,有問題是正常,正如公司叫員工要大膽創新,你就容許他們出錯,畢竟能百發百中的天才不多。當然有任何問題都賴教育制度差是不合理的,但目前的香港就是「姓賴的年代」,局長還不明白?
而事實上香港的教育界是有問題。恕直言,不少學生是考不上其他大學最後才讀教育學院,即是未必是優質生,未必是有使命感做教師,只是生活需要的一份職業。當然這不是香港獨有,但相對較嚴重。同時香港教師心態上真的是「我只負責教完課程,幫你考好升學試,其他愛莫能助」。老師的教學壓力,成為生活壓力;學生的功課壓力,學生的「一生一藝」壓力,令到雙方都沒有空間溝通,談論一下追求夢想,如何做人,討論一下人生價值觀,有問題就交訓導主任、學校社工處理,一間學校又能有多少個訓導主任及社工?哪及得上班主任講得易入腦。這些其實是心靈教育,對青少年成長影響很深。眼見時下年輕人問題多多,社會上明白學校缺乏道德教育,有人認為要設立課目,這肯定又引起洗腦爭論,根本不需要立課目,何必增加學生壓力?忠孝仁義、禮義廉恥這些都是應由家長和老師在上課討論,在日常生活上灌輸及身教,做到忠孝仁義,學懂禮義廉恥已經是個好人了。當然其身不正就沒辦法,為人師表不講倫理道德,學生也不會尊師重道;爸爸完全不孝順爺爺,兒子長大也必然不會孝順爸爸。
現在不少學校管理層都怕事,抱緊「政治中立及尊重學生表達自由原則」,放任不理,其實是不負責任的。保持政治中立及尊重學生表達自由原則沒有錯,但是否應該行多一步,為他們分析一下事情,讓他們增加分辨是非能力?不是所有學生都心智成熟的,否則沒有法律上十八歲為成年標準,二十一歲為適婚年齡。就算大學一二年級生也有些仍很頭腦簡單。與一些曾參與「佔中」的學生聊天,有些是因為受身邊同學影響,有懷有好奇心,有朋輩群體壓力下去的,不去好像不夠「型」,不一定為政治理念。如學校有做疏導工作,這些事件是可以降溫的。提倡識多一種簡體字而已,不是棄用繁體字,為什麼要抗議,跑出一個「捍衛繁體字」口號?新加坡、馬來西亞早就有用簡體字了,不見新加坡人講英文輸給香港人。
正如伊利沙伯中學舊生會教育推廣機構主席湯修齊講未來的教育工作將面對更大挑戰,辛苦了老師,希望多些有使命感的老師教好我們的社會棟樑。
|